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生存”与“自由”:“感性活动”的辩证实质与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0-12-20 18:38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经创造性继承费尔巴哈"感性对象"原则与黑格尔否定的辩证法,马克思阐发了"感性活动"的物质基础与能动原则,赋予其三重规定:为生存资料需要的物质生产活动、形成社会关系社会矛盾的物质交往活动、为个性自由推翻现实矛盾的革命改造活动。马克思将人的"需要"机制作为推动和创造原则论证了感性活动从"生存"到"自由"的辩证运动过程,从而揭开了整个社会历史形成与发展之谜,确立了其哲学的实践基础,实现了对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整体超越。而对感性活动进行生存、反思与自由的当代诠释,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论断找到重要哲学支撑,这既从学理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印证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特殊历史性,又在实践层面预示了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性,为社会创造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 

【文章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1期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感性对象:“感性活动”的理论来源
    (一)作为对象的自然:人本主义是自然观上的直观唯物主义
    (二)作为对象的人与社会:人本主义是历史观上的主观唯心主义
二、“感性活动”辩证的三重规定:马恩对感性对象的扬弃
    (一)肯定之维:作为人类社会现实前提的感性生产活动
    (二)否定之维:作为发展社会关系或生产关系的物质交往活动
    (三)否定的扬弃之维:作为推翻现存矛盾的革命改造活动
三、生存、反思与自由:“感性活动”的时代价值
    (一)“感性活动”的客观物质性规定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生存向度
    (二)“感性活动”的辩证否定性隐喻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思向度
    (三)“感性活动”的革命创造性映射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自由向度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形而上学的历险:从康德到海德格尔[J]. 白刚.  社会科学辑刊. 2018(06)
[2]唯物辩证法视阈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探析[J]. 刘希刚,史献芝.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3]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感性活动概念[J]. 汪信砚,刘建江.  江海学刊. 2017(03)
[4]超越对市民社会的直观理解与人类解放——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社会政治取向[J]. 李淑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5)
[5]论身体在马克思感性活动思想中的意蕴[J]. 李昕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5(05)
[6]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何种意义上的旧唯物主义[J]. 毛华滨.  哲学研究. 2015(05)
[7]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超越[J]. 潘峻岭.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8]马克思“感性活动”的形上意蕴[J]. 涂良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9]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生存论阐释[J]. 邹诗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1)
[10]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试析[J]. 邓晓芒.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02)



本文编号:2928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28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8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