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文化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1 01:57
文化认同无论是对于个体之归属还是群体之稳定,都有着特别的意义。在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中,文化认同不是难以捉摸的“神秘之物”,不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文化认同的主体是“现实活动的人”,现实基础是实践,实现途径是社会交往,形成与发展演变的直接动因是利益追求。文化认同是主体对于反映自身生产生活实践与现实需求的精神文明成果的理性确认、情感皈依和实践维护。本文所讲的文化,是指观念形态的文化,是在人类生产实践、生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并对其具有反作用的精神文明成果。本文所讲的认同,是指根源于人的“社会存在物”的生存方式、推动于主体的现实需求,是主体反映自身对象化的客观世界而形成的一种主体观念和身份意识。文化认同是主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认同来源于共同的经济基础、共同的社会身份和共同的观念体系,形成的主要途径有文化传承、文化交流交融与政治力量强制。理性确认、情感皈依、实践维护构成了文化认同的生成机制。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群体而言,文化认同都非先天一次给定,永恒不变。社会发展进步推动着文化认同发展演变。政治力量、精英人物等多重力量,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制度设置、政策制定等对文化...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关于文化认同概念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文化认同生成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文化认同危机的相关研究
(四)关于文化认同建构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四、存在问题与创新之处
(一)存在问题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化认同的前提性理论阐释
第一节 文化认同相关概念诠释
一、文化认同含义阐析
二、文化认同危机释义
第二节 审视文化认同的唯物史观方法
一、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文化透析
二、唯物史观视域中认同的实质
三、文化认同的唯物史观解释框架
第三节 文化认同的具体分析
一、文化认同的内容
二、文化认同的类型
三、文化认同的特点
四、文化认同的功能
第二章 文化认同的生成
第一节 文化认同生成的现实基础
一、共同的经济基础
二、共同的社会身份
三、共同的观念体系
第二节 文化认同生成的主要途径
一、文化传承而形成文化认同
二、文化交流交融而形成文化认同
三、政治力量强制而形成文化认同
第三节 文化认同生成的机制
一、理性确认
二、情感皈依
三、实践维护
第三章 文化认同危机及成因
第一节 文化认同危机的界定标准
一、文化认同是否与民族国家统一相适应
二、文化认同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文化认同是否与人的发展相适应
第二节 文化认同危机的现实根源
一、生产方式变革导致的观念体系的不适应
二、交往方式变革导致的文化身份的不适应
三、生活方式变化导致的精神生活的不适应
第三节 现代社会文化认同危机的类型
一、传统文化认同超越现代性文化认同
二、外来文化认同超越本土性文化认同
三、亚文化认同超越民族国家文化认同
第四节 现代社会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
一、现代化与文化主体意识的强化
二、全球化与文化主体身份的混杂
三、信息化与文化认同内涵的重构
第四章 文化认同建构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建构共同利益
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保障参与发展的机会
三、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第二节 建构公民身份
一、坚持民族平等
二、以公民身份为本位进行制度设置
三、保障公民权利
四、强化公民意识
第三节 建构共同文化
一、推广通用语言文字
二、建构共同历史记忆
三、培育共同价值观
四、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
五、推动文化交流整合
第五章 从中华文化认同走向中华文化自信
第一节 中华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一、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二、中华文化自信的内涵
三、中华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中华文化认同与自信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文化认同削弱
二、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弱化
三、亚文化认同高涨
四、外来文化认同强化
第三节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一、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巩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
三、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28966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关于文化认同概念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文化认同生成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文化认同危机的相关研究
(四)关于文化认同建构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四、存在问题与创新之处
(一)存在问题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化认同的前提性理论阐释
第一节 文化认同相关概念诠释
一、文化认同含义阐析
二、文化认同危机释义
第二节 审视文化认同的唯物史观方法
一、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文化透析
二、唯物史观视域中认同的实质
三、文化认同的唯物史观解释框架
第三节 文化认同的具体分析
一、文化认同的内容
二、文化认同的类型
三、文化认同的特点
四、文化认同的功能
第二章 文化认同的生成
第一节 文化认同生成的现实基础
一、共同的经济基础
二、共同的社会身份
三、共同的观念体系
第二节 文化认同生成的主要途径
一、文化传承而形成文化认同
二、文化交流交融而形成文化认同
三、政治力量强制而形成文化认同
第三节 文化认同生成的机制
一、理性确认
二、情感皈依
三、实践维护
第三章 文化认同危机及成因
第一节 文化认同危机的界定标准
一、文化认同是否与民族国家统一相适应
二、文化认同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文化认同是否与人的发展相适应
第二节 文化认同危机的现实根源
一、生产方式变革导致的观念体系的不适应
二、交往方式变革导致的文化身份的不适应
三、生活方式变化导致的精神生活的不适应
第三节 现代社会文化认同危机的类型
一、传统文化认同超越现代性文化认同
二、外来文化认同超越本土性文化认同
三、亚文化认同超越民族国家文化认同
第四节 现代社会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
一、现代化与文化主体意识的强化
二、全球化与文化主体身份的混杂
三、信息化与文化认同内涵的重构
第四章 文化认同建构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建构共同利益
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保障参与发展的机会
三、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第二节 建构公民身份
一、坚持民族平等
二、以公民身份为本位进行制度设置
三、保障公民权利
四、强化公民意识
第三节 建构共同文化
一、推广通用语言文字
二、建构共同历史记忆
三、培育共同价值观
四、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
五、推动文化交流整合
第五章 从中华文化认同走向中华文化自信
第一节 中华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一、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二、中华文化自信的内涵
三、中华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中华文化认同与自信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文化认同削弱
二、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弱化
三、亚文化认同高涨
四、外来文化认同强化
第三节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一、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巩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
三、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28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28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