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德对人类“希望”的理性奠基
发布时间:2020-12-21 07:36
康德的"希望之问"所指向的并不是现世的幸福,而是来世的永福;同时,它也不指向"至善"理念,而是指向一个更为具体的目标,即成为上帝所喜悦的对象。"希望之问"之所以能够与"认识之问"和"行动之问"并列而构成对"人之问"的回答,是因为康德试图将"希望之问"同样奠基于纯粹理性之上。因为如不作此奠基,人类对永福之希望很可能由于根本恶的不可根除性而走向破灭。康德对希望的奠基是从道德意念的改善入手的,即善恶对象的概念本质上是出于人类的自由任性,人类只有通过对道德上完善的人性之理念的信仰并借助伦理共同体的力量而在道德意念上战胜根本恶,才有可能使自己配得上上帝的喜悦,从而达成希望目标的实现。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指向来世的幸福
二、“根本恶”与人类的希望
三、“立法的理性”与根本恶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康德与根本恶[J]. 乐小军. 道德与文明. 2020(02)
[2]康德论人性中的善恶共居[J]. 刘凤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本文编号:2929461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指向来世的幸福
二、“根本恶”与人类的希望
三、“立法的理性”与根本恶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康德与根本恶[J]. 乐小军. 道德与文明. 2020(02)
[2]康德论人性中的善恶共居[J]. 刘凤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本文编号:2929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29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