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程颢的“天理”
发布时间:2020-12-24 15:19
宋明理学中,“天理”思想可以说是传统“天人合一”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一种新的诠释方式。人是历史时代的产物,个人思想的产生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本文以程颢所处的政治背景,学术背景出发,希望能以哲学史的眼光,对程颢“天理”的思想形成一个同情的了解从而作出更切近的阐释。“天理”作为宋明理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和理学思想的载体,涵盖广泛,内涵深邃。这使得我们无法用规定性的语言来直接给它下一个定义,只有把握程颢思想内在的理路才能更自觉地挖掘出“天理”的内涵。在某种程度上,程颢的“天理”表达的既是一个理想,也是一个现实。本文主要以“理一分殊”为运思方式来作为展开程颢“天理”的思想的理路和线索,并结合程颢的个人性格,试图阐述出一个富有个人特色的“天理”内涵。本文的基本结构为前言,正文部分的四个章节,以及余论。现就论文框架和基本思路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前言部分略写程颢的生平、性格及所处的政治背景,学术背景,以便于我们对程颢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而更能同情的了解程颢的“天理”思想。第一章介绍“形而上”的天理。这个形上性从道器(天理与万物)的必有所区分又道器不离的微妙关系中体现出来。第二章阐述了“动态”的天理,...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程颢生平及思想
(2)程颢性格及思想特色
1 “形而上者谓之道”
1.1 “形而上者谓之道”
1.2 “器亦道,道亦器”
2 “天命之谓性”
2.1 “生生之谓易”
2.2 “天命之谓性”
3 “生之谓性”
3.1 “生之谓性”
3.2 “人生气禀,理有善恶”
4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4.1 同体之“仁”
4.2 万物一体
余论:有关天理问题的争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易传》中的“道”[J]. 杨庆中. 中国哲学史. 2005(04)
[2]论“天人合一”[J]. 汤一介. 中国哲学史. 2005(02)
[3]论普遍性——中西传统哲学形态的一种比较研究[J]. 俞宣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4]直觉的辩证法——中国哲学思维的特征[J]. 韩强. 南开学报. 2004(05)
[5]从天理与善恶关系的角度看程颢与程颐天理的异同[J]. 李晓春. 兰州大学学报. 2004(04)
[6]天人之间的内在同一是如何可能的?——论《易传》天人之学的哲学视野[J]. 杨庆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7]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思路[J]. 宋志明. 船山学刊. 2004(01)
[8]“生之谓性”与“天命之谓性”——程明道“性”论研究[J]. 郭晓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9]“天只是以生为道”——明道对生命世界的领悟[J]. 东方朔. 中国哲学史. 2003(04)
[10]文明对话与儒学创新[J]. 杜维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本文编号:2935880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程颢生平及思想
(2)程颢性格及思想特色
1 “形而上者谓之道”
1.1 “形而上者谓之道”
1.2 “器亦道,道亦器”
2 “天命之谓性”
2.1 “生生之谓易”
2.2 “天命之谓性”
3 “生之谓性”
3.1 “生之谓性”
3.2 “人生气禀,理有善恶”
4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4.1 同体之“仁”
4.2 万物一体
余论:有关天理问题的争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易传》中的“道”[J]. 杨庆中. 中国哲学史. 2005(04)
[2]论“天人合一”[J]. 汤一介. 中国哲学史. 2005(02)
[3]论普遍性——中西传统哲学形态的一种比较研究[J]. 俞宣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4]直觉的辩证法——中国哲学思维的特征[J]. 韩强. 南开学报. 2004(05)
[5]从天理与善恶关系的角度看程颢与程颐天理的异同[J]. 李晓春. 兰州大学学报. 2004(04)
[6]天人之间的内在同一是如何可能的?——论《易传》天人之学的哲学视野[J]. 杨庆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7]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思路[J]. 宋志明. 船山学刊. 2004(01)
[8]“生之谓性”与“天命之谓性”——程明道“性”论研究[J]. 郭晓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9]“天只是以生为道”——明道对生命世界的领悟[J]. 东方朔. 中国哲学史. 2003(04)
[10]文明对话与儒学创新[J]. 杜维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本文编号:2935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3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