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德性”何以“无知”?

发布时间:2020-12-27 15:21
  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篇》中提出“德性即知识”命题,随后又在《美诺篇》中首次以怀疑方式重提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德性”与“知识”之间他更真实地侧重于强调哪一个?审视苏格拉底的探索历程就是审视世界历史的哲学转向:“知识”是否高于“德性”?“理性”是否支配“世界”?理解此命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苏格拉底执著求索目的理解的深浅,同时体现出苏格拉底在何种程度与意义上被称为“人类的导师”。立足于古希腊哲学“问题”框架和当时政治背景,在“学以致知”的指引下,苏格拉底把雅典民主制的衰落和战争起因归根于道德伦理。为清除智者的思想陋习和治愈战争创伤,把政治理想与赫拉克利特的“一切皆流”思想与巴门尼德的“存在”思想结合起来,力图为人们寻求一种普遍性价值评价标准。从“认识你自己”经“自知其无知”到“德性即知识”的整个探索历程真切地表现苏格拉底在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之间左右摇摆、无所适从的焦虑——“德性是什么?”。为更好地全面理解此命题的含义和意义,考察重点放在“德性即知识”命题产生根源和苏格拉底整个探索历程上。苏格拉底问题是“德性”问题而不是“知识”问题。通过浅析“A即B”悖论模式解读“德性是什么?”的定义内含...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浅析“德性即知识”命题——“错误的序曲”
    一、例举“知识”的解说
    二、简析“A 即B”悖论模式
第二章 “德性即知识”命题根源
    一、战争创伤
    二、“神”的观念
    三、智者的陋习
    四、幸福观
第三章 “德性”到“无知”转化根源
    一、“认识你自己”-------“无知”之自觉------探寻“始源”
    二、“自知其无知”-------“无知”之智慧------探寻“存在”
        (一) “神谕事件”-------“无知”的存在
        (二) “是什么”-------测不准性
        (三) “自知其无知”-------“知”的分析
        (四) “助产术”-------逻辑困境
        (五) 美德是否可教?-------“德性”与“知识”的矛盾性
        (六) “善”是什么?-------目标的伪存性
        (七) 修正自己-------反思的价值
        (八) 继续求索-------从“知识”到“德性”
        (九) “述而不作”的“启示”-------从“实事求似”到“实事求是”
    三、“德性即知识”-------“无知”之生存--------探寻“意义”
第四章 “德性即无知”
    一、“德性即无知”
    二、“无知”之状态
    三、“无知”之现状
        (一) “无知”之存在
        (二) “无知”之困惑
        (三) “无知”之堕落
        (四) “德性”之意蕴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2941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41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1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