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孟、焦、京易学新探
发布时间:2021-01-03 01:56
人们将易学之流派分为象数与义理两大派,其实在《易传》那里本没有象数与义理之分,直至西汉孟喜、焦延寿、京房生活的宣帝(前73-49年在位)、元帝(前48-33在位)时期,才出现相对独立的象数派易学。象数派易学的产生自有其产生的原因与背景。西汉初期,由于人民流离失所、百废待兴,再加上刘邦对异姓诸侯的猜忌与打压,汉家王朝选择“黄老道学”作为治国理念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但随着文、景之时国力的强盛及对同姓诸侯的铲除与打压,建立一种中央集权式的国家已成为汉武帝上台后的心理诉求。董仲舒在其“天人三策”中向武帝勾画出一幅达至“德润四海,泽臻草木,受天之佑,施乎方外,延及群生”之境的治国蓝图,其中亦含有对“天道”、“符命”等问题的回答,并反复强调礼乐教化的重大作用,“独尊儒术”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易经》亦随之以儒家经典的身份正式出现于汉家的政治舞台。而董仲舒“天人三策”中的灾异“谴告说”则为孟、焦、京《易》阴阳系统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政治氛围。儒术获得独尊地位的过程也正是武帝削弱诸侯王政治与学术力量,加强中央集权与学术统一的过程。武帝于建元五年(前136年)立《五经》博士后,由于一直忙于征战,无暇...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西汉经学发展述论
第一节 从黄老道学到"独尊儒术"
第二节 《五经》博士的确立
第三节 灾异说的兴起及经学内部之分化
第四节 博士制度的演变
第五节 西汉末期的今、古文之争
第二章 西汉易学源流
第一节 《史记》、《汉书》所载西汉易学源流
第二节 帛书《周易》及其在汉代的流传蠡测
第三章 孟喜易学研究
第一节 孟喜生平评述——兼论施、孟、梁丘关系之公案
第二节 《易》筮、《易》经、《易》阴阳——《周易》在西汉时期存在的三大形式
一、西汉时期的《易》筮
二、西汉时期的《易》经
三、西汉时期的《易》阴阳
第三节 孟喜易学的理论架构——卦气说
一、孟喜之前的"卦气"理念溯源
二、孟、焦、京易学产生前的古代式图观念
三、孟喜卦气说之建构原则
第四章 焦延寿易学研究
第一节 焦延寿生平评述——兼论孟、焦易学之关联
第二节 "焦林值日"法及焦氏对卦象之扩展
第五章 京房易学研究
第一节 京房易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重用宦官与西汉再衰
二、利用"灾异说"评议政治
第二节 京房生平评述
第三节 京房《易》注及著述
第四节 京房灾异说研究——以《汉志》所引《京房易传》为例
一、初一曰五行
二、羞用五事
三、建用皇极
四、《京房易传》与《焦氏易林》之关联
第五节 京房八宫卦说研究
一、八宫卦说中的阴阳对待与流行理念
二、京氏建候、积算的建构原则
三、京氏"世卦起月例"
四、京氏纳甲说探源
第六节 京氏卦气说研究
一、京氏八卦卦气说
二、京氏"六子卦气说"与"飞伏说"
第六章 孟、京易学与《易纬》
第一节 《易纬》诸篇与孟、京易学之关系
第二节 《易纬》对孟、喜易学哲理内涵的拓展与完善
第七章 孟、焦、京易学在易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易学之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易纬》各篇形成考[J]. 任蜜林. 中国哲学史. 2009(03)
[2]《易纬》的气论及其哲学意义[J]. 胡士颍. 周易研究. 2009(04)
[3]“京房六十律”再辩[J]. 陈应时.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9(03)
[4]《易纬》对《周易》经传的新认识[J]. 王兆立,于成宝. 黑龙江史志. 2009(12)
[5]易道与政治——略论京房易学中的宇宙图式与天人感应[J]. 史怀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6]京房援《易》立律学说探微[J]. 黄黎星,孙晓辉.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8(04)
[7]论《易传》的象数、义理合一模式与天人合一的理论架构[J]. 张文智. 周易研究. 2008(02)
[8]试论龟卜与京房五行易思维模式[J]. 乔宗方. 周易研究. 2008(01)
[9]哲学视野下的京房八宫易学[J]. 王新春. 周易研究. 2007(06)
[10]再读帛书《缪和》篇[J]. 刘大钧. 周易研究. 2007(05)
本文编号:2954084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西汉经学发展述论
第一节 从黄老道学到"独尊儒术"
第二节 《五经》博士的确立
第三节 灾异说的兴起及经学内部之分化
第四节 博士制度的演变
第五节 西汉末期的今、古文之争
第二章 西汉易学源流
第一节 《史记》、《汉书》所载西汉易学源流
第二节 帛书《周易》及其在汉代的流传蠡测
第三章 孟喜易学研究
第一节 孟喜生平评述——兼论施、孟、梁丘关系之公案
第二节 《易》筮、《易》经、《易》阴阳——《周易》在西汉时期存在的三大形式
一、西汉时期的《易》筮
二、西汉时期的《易》经
三、西汉时期的《易》阴阳
第三节 孟喜易学的理论架构——卦气说
一、孟喜之前的"卦气"理念溯源
二、孟、焦、京易学产生前的古代式图观念
三、孟喜卦气说之建构原则
第四章 焦延寿易学研究
第一节 焦延寿生平评述——兼论孟、焦易学之关联
第二节 "焦林值日"法及焦氏对卦象之扩展
第五章 京房易学研究
第一节 京房易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重用宦官与西汉再衰
二、利用"灾异说"评议政治
第二节 京房生平评述
第三节 京房《易》注及著述
第四节 京房灾异说研究——以《汉志》所引《京房易传》为例
一、初一曰五行
二、羞用五事
三、建用皇极
四、《京房易传》与《焦氏易林》之关联
第五节 京房八宫卦说研究
一、八宫卦说中的阴阳对待与流行理念
二、京氏建候、积算的建构原则
三、京氏"世卦起月例"
四、京氏纳甲说探源
第六节 京氏卦气说研究
一、京氏八卦卦气说
二、京氏"六子卦气说"与"飞伏说"
第六章 孟、京易学与《易纬》
第一节 《易纬》诸篇与孟、京易学之关系
第二节 《易纬》对孟、喜易学哲理内涵的拓展与完善
第七章 孟、焦、京易学在易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易学之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易纬》各篇形成考[J]. 任蜜林. 中国哲学史. 2009(03)
[2]《易纬》的气论及其哲学意义[J]. 胡士颍. 周易研究. 2009(04)
[3]“京房六十律”再辩[J]. 陈应时.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9(03)
[4]《易纬》对《周易》经传的新认识[J]. 王兆立,于成宝. 黑龙江史志. 2009(12)
[5]易道与政治——略论京房易学中的宇宙图式与天人感应[J]. 史怀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6]京房援《易》立律学说探微[J]. 黄黎星,孙晓辉.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8(04)
[7]论《易传》的象数、义理合一模式与天人合一的理论架构[J]. 张文智. 周易研究. 2008(02)
[8]试论龟卜与京房五行易思维模式[J]. 乔宗方. 周易研究. 2008(01)
[9]哲学视野下的京房八宫易学[J]. 王新春. 周易研究. 2007(06)
[10]再读帛书《缪和》篇[J]. 刘大钧. 周易研究. 2007(05)
本文编号:2954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54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