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与存在:王阳明哲学的一体两面
发布时间:2021-01-06 09:54
性是宇宙的大本大源,心是思的统合体,在性体系统中安顿思,还是在心体系统中澄明性,表现为哲学的不同蕲向与阶段。在朱子哲学中,理被对象化、实体化,成为认知的对象。虽然不少学者指出,朱子是理气并重的,但究竟理成为最根本的,成为超验的本体。理作为对象(所对)被完全揭示出来,但作为能对的人本身,却被遗忘了。认识活动一开始对人的承诺并没有被遵守,人的价值反而被吸纳进了“理”中,成为一种依附性的价值。王阳明哲学导致理学思潮的转向,为这些问题的推进提供了契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与常识相悖的,他将存在者的始源追至"心",这就打通了接近存在之路。与贝克莱以感觉消解存在者的纯客观幻象不同,阳明直接诉诸于“心”这一先验的存在者。但“心外无物”并不意味着取消世界的客观性,而是要拆散世界的纯客观幻象,从而发现“生活世界”,为回到“生活世界”做准备。阳明说的物并不限于感官知觉之所在,还包括其他一切 "意之所在" 者,可见,物是在生活世界中的存在,生活世界是意义世界,因此物是必然带有意义的,物即是事。这样,我们说阳明发现了生活世界,可能不算夸张。“心外无理”确立了人的本体论地位,由此而把物带入敞开状态,但这只是...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本体论方向的确立:龙场悟道
二、 存在的澄明:心即理与知行合一
三、 理性的选择:致良知
四、 本体存在合一:天泉证道与严滩论学
五、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末清初本体功夫论的融合与终结[J]. 屠承先. 哲学研究. 2001(05)
[2]论儒学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J]. 洪修平.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6)
[3]意义世界的非理性主义建构——浅论王阳明的“心外无物”[J]. 何善蒙. 社会科学. 2000(05)
[4]王阳明“龙场悟道”新论[J]. 钱耕森. 嘉应大学学报. 1997(02)
[5]晚明心学中的本体与工夫之辨[J]. 杨国荣. 江淮论坛. 1997(01)
[6]言说与存在:心学的一个向度[J]. 杨国荣. 社会科学战线. 1996(06)
本文编号:2960363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本体论方向的确立:龙场悟道
二、 存在的澄明:心即理与知行合一
三、 理性的选择:致良知
四、 本体存在合一:天泉证道与严滩论学
五、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末清初本体功夫论的融合与终结[J]. 屠承先. 哲学研究. 2001(05)
[2]论儒学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J]. 洪修平.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6)
[3]意义世界的非理性主义建构——浅论王阳明的“心外无物”[J]. 何善蒙. 社会科学. 2000(05)
[4]王阳明“龙场悟道”新论[J]. 钱耕森. 嘉应大学学报. 1997(02)
[5]晚明心学中的本体与工夫之辨[J]. 杨国荣. 江淮论坛. 1997(01)
[6]言说与存在:心学的一个向度[J]. 杨国荣. 社会科学战线. 1996(06)
本文编号:2960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60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