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18:19
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呈现出全新光景,然而光亮外表粉饰下的是严峻的社会矛盾。在资本增殖逻辑下,除却生产力提高带来的物质盛宴,还有愈演愈烈的剥削及千篇一律的分工、交换体系对人自由个性的束缚。马克思的物化思想正是对此种生存现状的剖析,他以人的理想生存图式为最终指向,通过详实的经济分析,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中,人及其间的关系如何以物、物物关系呈现的样态。马克思对人与物关系的考察承继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元素,在此基础上,以实践的方式构建人与物的存在及二者关系,强调二者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互动。对人的解放、全面自由发展的强调一直贯穿在马克思的物化批判思想中,人始终是马克思理论的关切点;由是,在对物的依赖阶段上,尽管发展具有了更加丰裕的物质条件,物对人的奴役却是无可回避的事实。马克思吸收了前人经济分析的成果,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为底色进行物化思想的展开,并将实践作为实现人与社会理想价值的方式,使得价值关切成为与理性分析并存的内在视角。马克思的物化批判思想包含了诸如“对象化”、“外化”、“异化”、“物化”(Verdinglichung)、“物象化”(Versachlich...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物化批判的思想承继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元素
1. 物的“去神化”与“现实化”
2. “自在客体”与“事情自身”
3. 辩证法由“纯概念”走向历史实践
二、政治经济学支撑
三、社会存在的价值关切
第二章 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的概念梳理
一、对象化
二、外化、异化
三、物化
四、拜物教
第三章 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的早期发展
一、异化的正式出场
二、异化:政治层面的阐述
三、异化:经济层面的阐述
1. 劳动的异化
2. 交往异化
3. 异化的社会及其扬弃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物化批判的初步建构
一、物化批判的基点——“现实的个人”
1. “现实的个人”的规定
2. 对人本质的考察
3. 从偶然的个人到有个性的个人
二、物化批判的范式建构
1. 分工的双重维度
2. 从私有财产到私有制
3. 以现实活动为基础的关系范式
三、物化批判的社会关系建构
1. 交往关系的历史性考察
2. 交往关系与生产关系
四、“唯物”的物性前提与价值关切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物化批判的成熟建构
一、物化的生成机制
1. 劳动价值论——物化批判的理论基石
2. 物化魔咒——从商品到资本
二、物化共同体中的非正义图像
1. 非正义的分配方式
2. 非正义的个体生存样态——自由的沦丧
三、时间视域下消解物化机制的尝试
第六章 当代社会的物化批判拓展
一、物化批判的历史文化视域
1. 物化批判的指导原则
2. 物化批判的历史文化机制
3. 新的变革之路
二、物化批判的空间视域
1. 马克思的空间思想
2. 新条件下物化的空间呈现
3. 消除空间物化的变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黑格尔对费希特主观观念论的批判——以耶拿时期的“知识学”为中心[J]. 罗久. 人文杂志. 2017(10)
[2]“劳动社会化”:被隐匿的场域逻辑——马克思“物化-异化”理论再探[J]. 孙琳. 哲学动态. 2017(07)
[3]现代性批判:从浪漫主义人论到历史唯物主义人论[J]. 赵锦英,刘森林. 现代哲学. 2017(02)
[4]现代虚无主义的方法论批判[J]. 陶富源. 哲学研究. 2016(11)
[5]马克思对象性活动概念溯源及其价值[J]. 赵异. 理论研究. 2016(05)
[6]“对象化”概念之于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义[J]. 张义修. 哲学研究. 2016(03)
[7]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认识——以MEGA2为基础[J]. 赵玉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8]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政治哲学向度[J]. 李佃来. 哲学研究. 2015(10)
[9]切入现实:马克思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批判与超越[J]. 刘森林.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8)
[10]论青年马克思的黑格尔转向[J]. 韩立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硕士论文
[1]马克思的“物化(Verdinglichung)”和“事物化(Versachlichung)”概念研究[D]. 李乾坤.南京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77307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物化批判的思想承继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元素
1. 物的“去神化”与“现实化”
2. “自在客体”与“事情自身”
3. 辩证法由“纯概念”走向历史实践
二、政治经济学支撑
三、社会存在的价值关切
第二章 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的概念梳理
一、对象化
二、外化、异化
三、物化
四、拜物教
第三章 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的早期发展
一、异化的正式出场
二、异化:政治层面的阐述
三、异化:经济层面的阐述
1. 劳动的异化
2. 交往异化
3. 异化的社会及其扬弃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物化批判的初步建构
一、物化批判的基点——“现实的个人”
1. “现实的个人”的规定
2. 对人本质的考察
3. 从偶然的个人到有个性的个人
二、物化批判的范式建构
1. 分工的双重维度
2. 从私有财产到私有制
3. 以现实活动为基础的关系范式
三、物化批判的社会关系建构
1. 交往关系的历史性考察
2. 交往关系与生产关系
四、“唯物”的物性前提与价值关切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物化批判的成熟建构
一、物化的生成机制
1. 劳动价值论——物化批判的理论基石
2. 物化魔咒——从商品到资本
二、物化共同体中的非正义图像
1. 非正义的分配方式
2. 非正义的个体生存样态——自由的沦丧
三、时间视域下消解物化机制的尝试
第六章 当代社会的物化批判拓展
一、物化批判的历史文化视域
1. 物化批判的指导原则
2. 物化批判的历史文化机制
3. 新的变革之路
二、物化批判的空间视域
1. 马克思的空间思想
2. 新条件下物化的空间呈现
3. 消除空间物化的变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黑格尔对费希特主观观念论的批判——以耶拿时期的“知识学”为中心[J]. 罗久. 人文杂志. 2017(10)
[2]“劳动社会化”:被隐匿的场域逻辑——马克思“物化-异化”理论再探[J]. 孙琳. 哲学动态. 2017(07)
[3]现代性批判:从浪漫主义人论到历史唯物主义人论[J]. 赵锦英,刘森林. 现代哲学. 2017(02)
[4]现代虚无主义的方法论批判[J]. 陶富源. 哲学研究. 2016(11)
[5]马克思对象性活动概念溯源及其价值[J]. 赵异. 理论研究. 2016(05)
[6]“对象化”概念之于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义[J]. 张义修. 哲学研究. 2016(03)
[7]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认识——以MEGA2为基础[J]. 赵玉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8]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政治哲学向度[J]. 李佃来. 哲学研究. 2015(10)
[9]切入现实:马克思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批判与超越[J]. 刘森林.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8)
[10]论青年马克思的黑格尔转向[J]. 韩立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硕士论文
[1]马克思的“物化(Verdinglichung)”和“事物化(Versachlichung)”概念研究[D]. 李乾坤.南京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77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77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