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诠释在程颐处的转折
发布时间:2021-01-20 05:54
汉唐学者将"庸"解为"用",并认为"中庸之道"即是"用中之道",故而在"中"与"和"之间完全倾向于"中"。宋儒将"庸"理解为与"中"相并列的独立概念,相应的,对于"中和"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在这一过程中,程颐对于"中和",尤其是"和"的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得出新的解读。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11(0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和”与“中庸”: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在中”与“时中”的区分
三、“中和”与“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四、“和”乃是“以正”与“去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看佛学对宋明理学体用观的影响[J]. 沈庭. 前沿. 2012(22)
[2]“中庸”、“中和”考辨[J]. 罗小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3]论中和的形成及其发展为中庸的过程[J]. 罗祖基.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
博士论文
[1]《中庸》诠释史研究[D]. 解颉理.山东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论程颐在朱熹中和新旧说转变中的作用[D]. 李沙沙.兰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88510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11(0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和”与“中庸”: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在中”与“时中”的区分
三、“中和”与“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四、“和”乃是“以正”与“去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看佛学对宋明理学体用观的影响[J]. 沈庭. 前沿. 2012(22)
[2]“中庸”、“中和”考辨[J]. 罗小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3]论中和的形成及其发展为中庸的过程[J]. 罗祖基.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
博士论文
[1]《中庸》诠释史研究[D]. 解颉理.山东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论程颐在朱熹中和新旧说转变中的作用[D]. 李沙沙.兰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88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8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