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湛生死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4 10:20
中国传统哲学历来重视对人生问题的探讨,而作为人生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死问题更是得到了不同时代、不同流派思想家的广泛关注。作为魏晋时期思想主流的玄学,在其发展至东晋时,一方面继续着前期关于有无、本末、名教与自然之辨的探讨,另一方面也逐步将生死问题纳入到了自身的探讨范围之内,这在张湛的玄学思想体系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以往对张湛玄学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真伪之辨和“虚”之不同含义的讨论上,而对张湛玄学思想中有关生死问题的探讨,相关成果还十分匮乏,而这也恰恰为开拓张湛玄学思想的研究指明了一个新方向。对张湛生死观的系统研究是从考察其生死观之所以会产生的时代背景为起点的,这旨在阐明张湛本人之所以会格外关注生死问题是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时代背景是张湛生死观之所以会产生的现实依据,而张湛生死观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其玄学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虚”论,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内容就是对“至虚”和“太虚”解读。在张湛看来,“至虚”所体现出的是一种本体义,“至虚”本体乃是万事万物生化(生死存亡)的依据,这一观点主要受王弼“无”本论与郭象“独化”论的影响较大。而“太虚”则被张湛赋予了空间义,它是本体“至虚...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五)张湛生平及著述
1.张湛生平
2.张湛著述
一、张湛生死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政局动荡,叛乱不断
(二)经济失衡,灾害频发
(三)佛、道、玄相互融合
二、张湛生死观的理论基础
(一)“至虚”本体论
1.“至虚”是万事万物不灭的本体
2.“至虚论”是“贵无论”与“独化论”的融合
(二)“太虚”空间论
1.“太虚”是从空间角度对宇宙本原的称谓
2.“太虚”是人生的归宿、生死之外的空间
三、张湛生死观的主要内容
(一)对生与死的解读
1.生死是“气”之聚散
2.生死夭寿由“机理”主导
3.生是形神俱存,死是形神俱灭
(二)对生的态度
1.贵身:行养生之道
2.重生:行中和之道
3.“无心”的人生境界
(三)对死的态度
1.以死为息,死不足惧
2.一气贯之,虽死犹生
3.自然而死,亦是天福
四、张湛生死观的主要特征
(一)融合性特征
(二)无神性特征
(三)转向性特征
五、张湛生死观的理论意义及其局限性
(一)张湛生死观的理论意义
1.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
2.深化对生与死的认知
3.理性地看待生死过程
(二)张湛生死观的局限
1.具有一定的阶级倾向
2.具有神秘主义的倾向
六、张湛生死观的当代启示
(一)当代人的生死困境
1.生之迷茫
2.死之恐惧
(二)张湛生死观对缓解当代人生死困境的启示
1.充实科学生死观的内容
2.引导人们对生命的安顿
3.落实校园生命教育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道、佛的生死观念[J]. 汤一介. 意林文汇. 2017(06)
[2]全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自杀情况调查研究(2005—2015)[J]. 金家新. 前沿. 2016(11)
[3]东晋玄学嬗变的三个阶段[J]. 王晓毅. 东岳论丛. 2015(12)
[4]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学术大会会议纪要[J]. 曹日芳,刘肇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06)
[5]儒家的生死观论析[J]. 郭鲁兵.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6)
[6]比较儒道释的生死观[J]. 陈偲.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7(12)
[7]张湛《列子注》玄学论略[J]. 庄庭兰,刘晓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8]张湛玄学的理论创建[J]. 王晓毅. 哲学研究. 2005(11)
[9]张湛家世生平与所著《列子注》考[J]. 王晓毅. 东岳论丛. 2004(06)
[10]生死问题与价值哲学[J]. 张书琛. 哲学研究. 2000(04)
博士论文
[1]魏晋时期儒佛道思想互动研究[D]. 吕玉霞.山东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魏晋时期生死观意蕴研究[D]. 吴增迪.黑龙江大学 2015
[2]东晋张湛玄学思想探微[D]. 邹金霞.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97078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五)张湛生平及著述
1.张湛生平
2.张湛著述
一、张湛生死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政局动荡,叛乱不断
(二)经济失衡,灾害频发
(三)佛、道、玄相互融合
二、张湛生死观的理论基础
(一)“至虚”本体论
1.“至虚”是万事万物不灭的本体
2.“至虚论”是“贵无论”与“独化论”的融合
(二)“太虚”空间论
1.“太虚”是从空间角度对宇宙本原的称谓
2.“太虚”是人生的归宿、生死之外的空间
三、张湛生死观的主要内容
(一)对生与死的解读
1.生死是“气”之聚散
2.生死夭寿由“机理”主导
3.生是形神俱存,死是形神俱灭
(二)对生的态度
1.贵身:行养生之道
2.重生:行中和之道
3.“无心”的人生境界
(三)对死的态度
1.以死为息,死不足惧
2.一气贯之,虽死犹生
3.自然而死,亦是天福
四、张湛生死观的主要特征
(一)融合性特征
(二)无神性特征
(三)转向性特征
五、张湛生死观的理论意义及其局限性
(一)张湛生死观的理论意义
1.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
2.深化对生与死的认知
3.理性地看待生死过程
(二)张湛生死观的局限
1.具有一定的阶级倾向
2.具有神秘主义的倾向
六、张湛生死观的当代启示
(一)当代人的生死困境
1.生之迷茫
2.死之恐惧
(二)张湛生死观对缓解当代人生死困境的启示
1.充实科学生死观的内容
2.引导人们对生命的安顿
3.落实校园生命教育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道、佛的生死观念[J]. 汤一介. 意林文汇. 2017(06)
[2]全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自杀情况调查研究(2005—2015)[J]. 金家新. 前沿. 2016(11)
[3]东晋玄学嬗变的三个阶段[J]. 王晓毅. 东岳论丛. 2015(12)
[4]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学术大会会议纪要[J]. 曹日芳,刘肇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06)
[5]儒家的生死观论析[J]. 郭鲁兵.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6)
[6]比较儒道释的生死观[J]. 陈偲.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7(12)
[7]张湛《列子注》玄学论略[J]. 庄庭兰,刘晓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8]张湛玄学的理论创建[J]. 王晓毅. 哲学研究. 2005(11)
[9]张湛家世生平与所著《列子注》考[J]. 王晓毅. 东岳论丛. 2004(06)
[10]生死问题与价值哲学[J]. 张书琛. 哲学研究. 2000(04)
博士论文
[1]魏晋时期儒佛道思想互动研究[D]. 吕玉霞.山东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魏晋时期生死观意蕴研究[D]. 吴增迪.黑龙江大学 2015
[2]东晋张湛玄学思想探微[D]. 邹金霞.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97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97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