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本体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1-01-24 11:51
本体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研究马克思哲学也必然要从这一问题入手。只有深入探究马克思哲学的本体内涵,才能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精髓。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西方哲学“being”一词的翻译及词源学考察,区分了“是”与“是者”。揭示出“是”乃是哲学研究的本体范畴。它本质上是“使是者是其所是”的活动,具有活动过程和活动方式双重内涵。传统本体论的失误就在于把“是”当成“是者”来研究,从而形成一种既成性的实体本体论。第二部分着重论述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马克思以现实的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为本体取代了传统实体本体。马克思之“是”不是以逻辑思辨的方式展开的,而是在现实的社会历史关系中“是”起来的,正是这种现实的社会历史关系决定了“是者是其所是”。社会历史关系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因其内部矛盾不断自我否定的发展过程。马克思的本体思想也因此具有现实性、生成性、开放性的特点,而作为“是者”的现实的人和世界的本质正是在这一社会历史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文章第三部分探讨马克思哲学对本体问题的革命意义。其革命性就在于把哲学从思辩的天国拉到了现实的人间,实现了本体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赋予了哲学以现实的批判功能。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历史及现状
一、正本清源——本体问题探析
(一) 改弦更张——本体应从“是”去理解
1. 关于本体的定义
2. 两个“是”:翻译及词源学考
(二) “是”在必得——“是”作为本体何以可能
1.“是”(Being)与“是者”(being)之比较
2. 本体非“是”(Being)莫属
3. 作为本体的“是”之内涵
(三) 以史为证——本体论的哲学史考察
1. “它是”的客体性本体
2. “我是”的主体性本体
3. “此是”的生成性本体
二、按图索骥——马克思哲学的本体问题
(一) 马克思哲学确有其“是”
(二) 马克思哲学之“是”的特有样态
1. 马克思之“是”的第一原则是感性活动原则
2. 马克思之“是”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
3. 马克思之“是”的功能在于带出了人和世界
4. 马克思之“是”的根本意义表现为人同世界的对象性关系或为我性关系
(三) 马克思哲学之“是”得以实现的方式
1. 马克思之“是”的方式生成于人的感性实践过程
2. 马克思之“是”的方式形成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
3. 马克思之“是”的方式表现为居于人与世界之间的社会历史关系
4. 马克思之“是”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四) 对几种关于马克思本体论观点的简评
三、革面洗心——马克思对本体问题的革命及意义
(一) 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及超越
1. 旧有的本体论哲学的思维方式及缺陷
2. 马克思对旧有本体论思想的革命
(二) 马克思对现代西方哲学重构本体论的启示
1. 现代西方哲学在重建本体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马克思对现代西方本体论思想的启示
(三) 马克思本体论革命的现实意义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体论视野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J]. 俞吾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2]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J]. 衣俊卿. 哲学研究. 2005(08)
[3]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J]. 孙正聿.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3)
[4]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J]. 夏甄陶. 晋阳学刊. 2005(02)
[5]试论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特征[J]. 何中华. 学习与探索. 2004(01)
[6]马克思的实践首先是一个价值本体概念[J]. 徐长福. 哲学动态. 2003(06)
[7]论“是”的本体意义[J]. 萧诗美. 哲学研究. 2003(06)
[8]论马克思对哲学的扬弃[J]. 邓晓芒. 学术月刊. 2003(03)
[9]从“它是”到“我是”:西方哲学主体性转向的内在逻辑[J]. 萧诗美. 江海学刊. 2002(04)
[10]“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全国研讨会”综述[J]. 李元. 教学与研究. 2002(07)
博士论文
[1]本体论哲学批判[D]. 杨学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探讨[D]. 吴薇.苏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97196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历史及现状
一、正本清源——本体问题探析
(一) 改弦更张——本体应从“是”去理解
1. 关于本体的定义
2. 两个“是”:翻译及词源学考
(二) “是”在必得——“是”作为本体何以可能
1.“是”(Being)与“是者”(being)之比较
2. 本体非“是”(Being)莫属
3. 作为本体的“是”之内涵
(三) 以史为证——本体论的哲学史考察
1. “它是”的客体性本体
2. “我是”的主体性本体
3. “此是”的生成性本体
二、按图索骥——马克思哲学的本体问题
(一) 马克思哲学确有其“是”
(二) 马克思哲学之“是”的特有样态
1. 马克思之“是”的第一原则是感性活动原则
2. 马克思之“是”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
3. 马克思之“是”的功能在于带出了人和世界
4. 马克思之“是”的根本意义表现为人同世界的对象性关系或为我性关系
(三) 马克思哲学之“是”得以实现的方式
1. 马克思之“是”的方式生成于人的感性实践过程
2. 马克思之“是”的方式形成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
3. 马克思之“是”的方式表现为居于人与世界之间的社会历史关系
4. 马克思之“是”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四) 对几种关于马克思本体论观点的简评
三、革面洗心——马克思对本体问题的革命及意义
(一) 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及超越
1. 旧有的本体论哲学的思维方式及缺陷
2. 马克思对旧有本体论思想的革命
(二) 马克思对现代西方哲学重构本体论的启示
1. 现代西方哲学在重建本体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马克思对现代西方本体论思想的启示
(三) 马克思本体论革命的现实意义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体论视野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J]. 俞吾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2]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J]. 衣俊卿. 哲学研究. 2005(08)
[3]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J]. 孙正聿.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3)
[4]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J]. 夏甄陶. 晋阳学刊. 2005(02)
[5]试论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特征[J]. 何中华. 学习与探索. 2004(01)
[6]马克思的实践首先是一个价值本体概念[J]. 徐长福. 哲学动态. 2003(06)
[7]论“是”的本体意义[J]. 萧诗美. 哲学研究. 2003(06)
[8]论马克思对哲学的扬弃[J]. 邓晓芒. 学术月刊. 2003(03)
[9]从“它是”到“我是”:西方哲学主体性转向的内在逻辑[J]. 萧诗美. 江海学刊. 2002(04)
[10]“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全国研讨会”综述[J]. 李元. 教学与研究. 2002(07)
博士论文
[1]本体论哲学批判[D]. 杨学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探讨[D]. 吴薇.苏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97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9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