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周敦颐“立人极”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20:03

  本文关键词:周敦颐“立人极”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周敦颐是宋明时期重要思想家,被其后儒家学者尊奉为宋明理学的宗师,他的主要的哲学著作为《太极图说》和《通书》。关于周敦颐的学说,劳思光在《新编中国哲学史》中认为,从儒学学术史上来说,周敦颐的学说是以《易传》、《中庸》为依据建立理论的最早的系统,并且这个方向在宋明儒学中的影响非常大。虽然在宋明儒学内部,二程、朱熹都和周敦颐不一样,但是在大的方向上,除了陆、王一系之外,几乎全都受周敦颐影响。就“启后”来说,周敦颐的思想确实开启了“天道”这一思想路向。我们从中可以得知,周敦颐的学说与《易传》和《中庸》紧密相关,其作为宋明理学的宗师也是可以确定的。但是很多前辈学者说,宋明诸儒虽然名义上是复孔孟之道,而他们的学说所依据经籍却并不是《论语》、《孟子》,实际上主要是《易传》和《礼记》。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宋明诸儒肯定是读《论语》、《孟子》的,以儒解儒,《论语》、《孟子》是作为其学说的学术语境的。 本文的主题是研究周敦颐的“立人极”思想,“人极”一词正表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总的价值取向,当然其学术语境也是儒家的。文章中也会涉及到道家的一些核心观念,其目的是更好地用儒家自身的范畴来阐释周敦颐的思想,从而使得本文的理论依据更为坚实。本文的结构是这样的:绪论,第一章理论依据,第二章修养工夫,第三章是孔颜之乐,结论。 绪论部分,重在叙述对于周敦颐的研究概况,以及本文的立论依据和价值。本文通过简述历来对周敦颐的研究,找出没有研究过的地方或者是研究不充分之处,同时作进一步地探讨,以更好地抽象地继承周敦颐的思想。第一章探讨的是人极的理论依据,论述到什么是人极,它有着怎样的渊源和脉络,人极的根本依据又是什么。通过以“仁”释“静”,用儒家内部的基本范畴来诠释周敦颐的儒学思想。通过“无极”、“太极”之辨,明确“太极”、“圣人”、“人”相通的根本特质就是“诚”。如此便得出人的至善的本性,从而“人极”能立起来即成为“圣人”的结论:之所以能立起“人极”成为圣人,是因为人的本性是至善的。第二章探讨的是如何立起“人极”的问题,即工夫论,分为内在工夫、外在工夫。内在工夫在于“养心”,即复人之中和之性,笔者之所以说“复”的原因是,中和之性是天赋予的、人固有之的。外在工夫是学、思、行。通过内外工夫的兼修,以达至人的内外合一,立起“人极”,内圣外王。第三章则是“人极”立起之后的境界,即“孔颜之乐”。“人心之和”,首先要变化气质,复中和之性。“宇宙之和”,即“太和”,是对人自我内外的合一的外推,即自我内外的合一、人与社会的合一,即所谓的天下和。对于公与终,则在于强调公于己、公于人,公于天地,以至于公于生死。之后才会有真正的“孔颜之乐”,而“孔颜之乐”其实就是“仁”,是人自我内外的合一,是人与自然的合一,是“太和”。 结论部分,重在简述周敦颐的思想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周敦颐 人极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第1章 理论根据15-29
  • 1.1 人极探源15-21
  • 1.1.1 皇极意解15-17
  • 1.1.2 三才之人17-19
  • 1.1.3 濂溪人极19-21
  • 1.2 无极太极21-29
  • 1.2.1 无极之辨21-23
  • 1.2.2 太极之辨23-25
  • 1.2.3 诚之融通25-29
  • 第2章 修养工夫29-41
  • 2.1 内在工夫29-34
  • 2.1.1 诚化于心29-31
  • 2.1.2 几定善恶31-32
  • 2.1.3 神感通透32-34
  • 2.2 外在工夫34-41
  • 2.2.1 学圣人学34-36
  • 2.2.2 思圣人德36-37
  • 2.2.3 行合于中37-41
  • 第3章 孔颜之乐41-53
  • 3.1 和于天下41-44
  • 3.1.1 人心之和41-43
  • 3.1.2 宇宙之和43-44
  • 3.2 公于死亡44-48
  • 3.2.1 天下为公44-46
  • 3.2.2 原始反终46-48
  • 3.3 孔颜之乐48-53
  • 3.3.1 孔子之乐48-50
  • 3.3.2 颜子之乐50-53
  • 结论53-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汉民;;周敦颐《易》学的宋学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李景林;儒学心性概念的本体化——周濂溪对于宋明理学的开创之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宁新昌;周敦颐的人生境界论探微[J];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4 赵行良;人极之“孤”立:宋明人文精神之强化与异化[J];船山学刊;2002年02期

5 朱汉民,郑明星;濂溪学中“无”的智慧[J];船山学刊;2002年03期

6 段景莲;周敦颐“无极”、“太极”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7 陈天林;;乐境——论周敦颐的“孔颜乐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罗龙炎;十年间周敦颐研究综述[J];九江师专学报;1993年03期

9 梁绍辉;论周敦颐学术思想的基本特点[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谭小宝;海外周敦颐学术研究概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宏;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周敦颐“立人极”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2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2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