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
发布时间:2021-02-14 06:47
自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以后,中外学术界关于到底什么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新在何处的争论,经常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认为应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本质归于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繁茂大树植根于“实践唯物主义”基础,“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理论界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本质归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思维方式的几种论断,虽不能简单的判断为错误,但至少是不准确、不深刻、不全面的。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一般特征,而没有揭示出本质特点。因此,只能这样说: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一种新的社会历史观,却不止于一种全新的社会历史观;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一种新的人学理论,却不止于一种人学理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引发了一场新的思维方式变革,却不止于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实践范畴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代表,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在德国哲学史上独树...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创新之处
四、中国费尔巴哈研究的现状
(一) 2003年以前的研究状况
(二) 近十年来的研究状况
五、需要阐明的两个问题
第一章 费尔巴哈及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交集
一、暗夜中的火流——费尔巴哈生平、思想脉络及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交集
二、费尔巴哈主要哲学思想
(一) 费尔巴哈的反宗教思想
(二) 费尔巴哈的感性自然观
(三)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
(四) 费尔巴哈哲学的认识论
三、费尔巴哈的主要成就和贡献
(一) 费尔巴哈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二) 费尔巴哈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路线
第二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一、从费尔巴哈感性自然到马克思人化自然
二、从自然对人的优先地位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三、从费尔巴哈感性自然观到马克思实践自然观
(一) 客体自然与主体的人联接的桥梁——从感性直观到感性活动
(二) 从抽象的人与自然到社会历史中的人与自然
第三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入学理论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超越
一、从对象性存在的人到对象性活动的人
(一) 费尔巴哈对象性存在的人
(二)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象性活动的人
二、从人的类本质到人的社会本质
(一) 费尔巴哈人本学的人的本质
(二)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视域中人的本质
三、人类解放之路——从爱的宗教到社会解放
(一) 费尔巴哈爱的宗教
(二) 人类的社会解放
第四章 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启示
一、费尔巴哈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 费尔巴哈认识论植根于唯物主义基础
(二) 费尔巴哈认识论是直观的反映论
(三) 费尔巴哈认识论是感性的可知论
(四) 费尔巴哈认识论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
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认识论的超越
(一) 理性认识对感性直观的超越
(二) 实践认识论对直观反映论的超越
(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对个体存在和类意识的超越
第五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宗教异化理论的扬弃
一、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思想
(一) 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二) 费尔巴哈宗教异化思想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
二、费尔巴哈宗教异化理论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异化观的启示
(一) 对宗教异化根源的揭示:以劳动异化扬弃宗教异化
(二) 对异化问题的解决:以阶级解放扬弃爱的宗教
第六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历史观的超越
一、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一)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二) 人类社会历史是宗教变迁史
(三) 爱的宗教与人类解放
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实践历史观对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超越
(一) 对社会本质问题认识的超越
(二)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认识的超越
(三) 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的超越
第七章 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在哲学功能和使命上的差异
一、“解释世界”:旧哲学的理论囹圄
(一) 费尔巴哈使哲学从天国下降到人间
(二) 行百里者半九十
二、“改变世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革命目标
(一) 马克思自幼的崇高理想
(二) 费尔巴哈的思想启示
(三) 面对现实困惑的深入思考
(四) 无产阶级斗争的现实需要
三、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是新旧哲学使命的根本差别
(一) 旧哲学视野下“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矛盾对立
(二)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探寻——对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的思考[J]. 宋鸽.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3(01)
[2]费尔巴哈与贝格尔宗教“异化”说比较研究[J]. 陈洪东. 宗教学研究. 2012(04)
[3]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自然观上的分歧——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来看[J]. 别祖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4]马克思自然观的价值向度及其当代意义[J]. 刘建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5]论马克思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J]. 林剑. 江海学刊. 2010(06)
[6]马克思自然观的哲学指向[J]. 王英,张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05)
[7]也谈“新唯物主义”之“新”[J]. 邓晓臻.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0(02)
[8]从对象性概念看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J]. 张兴. 理论月刊. 2009(11)
[9]论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J]. 刁隆信.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10]马克思实践范畴的辩与变——兼对费尔巴哈阶段论的消解[J]. 李玲. 学术论坛. 2009(08)
本文编号:3033294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创新之处
四、中国费尔巴哈研究的现状
(一) 2003年以前的研究状况
(二) 近十年来的研究状况
五、需要阐明的两个问题
第一章 费尔巴哈及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交集
一、暗夜中的火流——费尔巴哈生平、思想脉络及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交集
二、费尔巴哈主要哲学思想
(一) 费尔巴哈的反宗教思想
(二) 费尔巴哈的感性自然观
(三)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
(四) 费尔巴哈哲学的认识论
三、费尔巴哈的主要成就和贡献
(一) 费尔巴哈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二) 费尔巴哈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路线
第二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一、从费尔巴哈感性自然到马克思人化自然
二、从自然对人的优先地位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三、从费尔巴哈感性自然观到马克思实践自然观
(一) 客体自然与主体的人联接的桥梁——从感性直观到感性活动
(二) 从抽象的人与自然到社会历史中的人与自然
第三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入学理论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超越
一、从对象性存在的人到对象性活动的人
(一) 费尔巴哈对象性存在的人
(二)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象性活动的人
二、从人的类本质到人的社会本质
(一) 费尔巴哈人本学的人的本质
(二)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视域中人的本质
三、人类解放之路——从爱的宗教到社会解放
(一) 费尔巴哈爱的宗教
(二) 人类的社会解放
第四章 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启示
一、费尔巴哈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 费尔巴哈认识论植根于唯物主义基础
(二) 费尔巴哈认识论是直观的反映论
(三) 费尔巴哈认识论是感性的可知论
(四) 费尔巴哈认识论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
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认识论的超越
(一) 理性认识对感性直观的超越
(二) 实践认识论对直观反映论的超越
(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对个体存在和类意识的超越
第五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宗教异化理论的扬弃
一、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思想
(一) 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二) 费尔巴哈宗教异化思想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
二、费尔巴哈宗教异化理论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异化观的启示
(一) 对宗教异化根源的揭示:以劳动异化扬弃宗教异化
(二) 对异化问题的解决:以阶级解放扬弃爱的宗教
第六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历史观的超越
一、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一)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二) 人类社会历史是宗教变迁史
(三) 爱的宗教与人类解放
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实践历史观对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超越
(一) 对社会本质问题认识的超越
(二)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认识的超越
(三) 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的超越
第七章 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在哲学功能和使命上的差异
一、“解释世界”:旧哲学的理论囹圄
(一) 费尔巴哈使哲学从天国下降到人间
(二) 行百里者半九十
二、“改变世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革命目标
(一) 马克思自幼的崇高理想
(二) 费尔巴哈的思想启示
(三) 面对现实困惑的深入思考
(四) 无产阶级斗争的现实需要
三、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是新旧哲学使命的根本差别
(一) 旧哲学视野下“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矛盾对立
(二)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探寻——对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的思考[J]. 宋鸽.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3(01)
[2]费尔巴哈与贝格尔宗教“异化”说比较研究[J]. 陈洪东. 宗教学研究. 2012(04)
[3]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自然观上的分歧——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来看[J]. 别祖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4]马克思自然观的价值向度及其当代意义[J]. 刘建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5]论马克思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J]. 林剑. 江海学刊. 2010(06)
[6]马克思自然观的哲学指向[J]. 王英,张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05)
[7]也谈“新唯物主义”之“新”[J]. 邓晓臻.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0(02)
[8]从对象性概念看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J]. 张兴. 理论月刊. 2009(11)
[9]论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J]. 刁隆信.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10]马克思实践范畴的辩与变——兼对费尔巴哈阶段论的消解[J]. 李玲. 学术论坛. 2009(08)
本文编号:3033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3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