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1-02-16 06:28
尼采说,老子思想是“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尼采的话虽然充满感性,但绝未夸张。的确,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人物,根据不同的需求,都能在《道德经》中找到宝藏。《道德经》是老子的唯一传世之作,是老子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德育思想源头活水之一。老子德育思想的终极目标是塑造一位能够体道、悟道、弘道且守道同德的“圣人”,他守柔处弱,不逞强好胜;他功成身退,不居功自傲。不仅如此,老子思想还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和玄通的德育方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向功利主义说“不”,主张和谐“不争”;向虚伪的道德说“不”,主张“言善信”;向“有言”的灌输说教说“不”,主张“不言之教”;向定向思维习惯说“不”,提出“反者道之动”。通过对老子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梳理及分析,我们深刻感受到老子德育思想的独特魅力和巨大价值,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为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认识和发掘老子德育思想的宝贵资源,在借鉴利用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丰富和创新,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丰富德育内容,指导德育实践,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自我内心的和谐,协调人我关系的和谐以及促进...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主题确立
1.1.1 研究现状
1.1.2 主题确立
1.2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老子及其主要德育思想
2.1 老子及其《老子》
2.1.1 老子其人
2.1.2 《老子》其书
2.2 老子的德育思想体系
2.2.1 培养“圣人”的德育目标
2.2.2 丰富的德育内容
2.2.3 玄通的德育方法
第三章 “不争”与“言善信”的德育内容
3.1 “不争”思想之剖析
3.1.1 “争”之有损
3.1.2 “不争”的内涵意蕴
3.1.3 “不争”的智慧境界
3.2 “言善信”思想之简析
3.2.1 “言不信”之后果
3.2.2 “言善信”之要义
3.2.3 “言善信”之做人境界
第四章 “不言之教”和“反者道之动”的德育方法
4.1 “不言之教”的潜移默化法
4.1.1 “言”之有误
4.1.2 “不言之教”的要义解读
4.1.3 “不言之教”的教学境界
4.2 “反者道之动”的以“负”为导向的教育方法
4.2.1 “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4.2.2 “反者道之动”的思想内涵
4.2.3 “反者道之动”的思维境界
第五章 老子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5.1 对德育研究和实践是有益的启示
5.1.1 极大地丰富德育内容
5.1.2 有效地指导德育实践
5.2 对构建和谐社会是独特的思想资源
5.2.1 有利于引导自我内心的和谐
5.2.2 有利于协调人我关系的和谐
5.2.3 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家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探微[J]. 韦建益. 传承. 2008(22)
[2]“反者道之动”析考——《道德经》辩证观的解读[J]. 王中原. 文史博览(理论). 2008(10)
[3]老子“不争”思想之辨析[J]. 董京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4]论不争——老子社会治理的根本原则[J]. 黄忠晶.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3)
[5]老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J]. 张鑫,张永伟. 沧桑. 2007(01)
[6]老子师德观对当代师德建设的启示[J]. 张敏,杨学. 绥化学院学报. 2007(01)
[7]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J]. 卿希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8]浅析老子德育教育的内容及方法[J]. 王济伟.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
[9]老子思想与隐性教育[J]. 毛天虹.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10]“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家教育思想的当代合理性阐释[J]. 唐劭廉,吕锡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博士论文
[1]老子思想的教育价值探究[D]. 陈文华.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老子》文本与道儒关系演变研究[D]. 刘晗.陕西师范大学 2007
[3]近代的道家观[D]. 林红.山东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研究[D]. 郭雪花.厦门大学 2006
[2]老子思想研究[D]. 陈俊文.新疆大学 2006
[3]老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 宋晶.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隐性教育法研究[D]. 向敏青.西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36338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主题确立
1.1.1 研究现状
1.1.2 主题确立
1.2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老子及其主要德育思想
2.1 老子及其《老子》
2.1.1 老子其人
2.1.2 《老子》其书
2.2 老子的德育思想体系
2.2.1 培养“圣人”的德育目标
2.2.2 丰富的德育内容
2.2.3 玄通的德育方法
第三章 “不争”与“言善信”的德育内容
3.1 “不争”思想之剖析
3.1.1 “争”之有损
3.1.2 “不争”的内涵意蕴
3.1.3 “不争”的智慧境界
3.2 “言善信”思想之简析
3.2.1 “言不信”之后果
3.2.2 “言善信”之要义
3.2.3 “言善信”之做人境界
第四章 “不言之教”和“反者道之动”的德育方法
4.1 “不言之教”的潜移默化法
4.1.1 “言”之有误
4.1.2 “不言之教”的要义解读
4.1.3 “不言之教”的教学境界
4.2 “反者道之动”的以“负”为导向的教育方法
4.2.1 “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4.2.2 “反者道之动”的思想内涵
4.2.3 “反者道之动”的思维境界
第五章 老子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5.1 对德育研究和实践是有益的启示
5.1.1 极大地丰富德育内容
5.1.2 有效地指导德育实践
5.2 对构建和谐社会是独特的思想资源
5.2.1 有利于引导自我内心的和谐
5.2.2 有利于协调人我关系的和谐
5.2.3 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家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探微[J]. 韦建益. 传承. 2008(22)
[2]“反者道之动”析考——《道德经》辩证观的解读[J]. 王中原. 文史博览(理论). 2008(10)
[3]老子“不争”思想之辨析[J]. 董京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4]论不争——老子社会治理的根本原则[J]. 黄忠晶.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3)
[5]老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J]. 张鑫,张永伟. 沧桑. 2007(01)
[6]老子师德观对当代师德建设的启示[J]. 张敏,杨学. 绥化学院学报. 2007(01)
[7]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J]. 卿希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8]浅析老子德育教育的内容及方法[J]. 王济伟.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
[9]老子思想与隐性教育[J]. 毛天虹.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10]“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家教育思想的当代合理性阐释[J]. 唐劭廉,吕锡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博士论文
[1]老子思想的教育价值探究[D]. 陈文华.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老子》文本与道儒关系演变研究[D]. 刘晗.陕西师范大学 2007
[3]近代的道家观[D]. 林红.山东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研究[D]. 郭雪花.厦门大学 2006
[2]老子思想研究[D]. 陈俊文.新疆大学 2006
[3]老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 宋晶.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隐性教育法研究[D]. 向敏青.西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36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3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