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暴力之现实主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7 09:33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是信息化交流时代产生的一个新兴问题,这一问题带来的影响时刻萦绕在现实的社会之中。参与到网络中的网络主体在形式上表现为虚拟的人,但本质上是作为“现实的人”而存在。因此,以马克思人学理论为基础研究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围绕网络语言暴力现象背后的现实主体反思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成因及解决出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回顾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网络语言暴力事件中的现实主体可以主要概括为四种类型:事件的发布者、事件的传播者、事件的围观者和意见领袖,并从心理、行为、语言三个方面把握这四种类型的现实主体的基本特征。作为网络世界的参与者——现实主体既是网络语言暴力的制造者,又是网络语言暴力危害的受体。就网络语言暴力对现实主体的危害来看,主要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的否定、主体性丧失及人的本质的异化三个方面,从而导致了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技术媒介的网络成为个人的对立化存在。矛盾是客观的,网络语言暴力问题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其成因主要包括物质因素、文化因素、道德因素和制度因素四个方面,正是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引发了现实主体在网络交流世界中的行为失范,即借助网络及虚拟的符号化交流这一中介中伤他者。基于对网络语言暴力行...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网络语言暴力的相关研究
1.2.2 虚拟主体的相关研究
1.2.3 现实主体的相关研究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评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第2章 网络语言暴力之现实主体相关概念
2.1 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回顾
2.1.1 正面与负面事件
2.1.2 网络语言暴力之现实主体分类
2.1.3 现实主体的特征
2.2 网络语言暴力的概念
2.2.1 网络语言暴力的特征
2.2.2 网络语言暴力的危害
2.3 主体的相关概念
2.3.1 现实主体
2.3.2 虚拟主体
2.3.3 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的区别与联系
第3章 现实主体之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及影响
3.1 现实主体之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
3.1.1 物质因素
3.1.2 文化因素
3.1.3 道德因素
3.1.4 制度因素
3.2 网络语言暴力对现实主体的影响
3.2.1 网络语言暴力扭曲了人的价值
3.2.2 网络语言暴力导致了主体性丧失
3.2.3 网络语言暴力造成了人的本质异化
第4章 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反思与防御规范构建
4.1 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反思
4.1.1 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主体的反思
4.1.2 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环境的反思
4.2 防御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规范构建
4.2.1 培育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主体的规范意识
4.2.2 健全管理网络交流的规章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道德问题与治理[J]. 侯菲菲,郑士鹏. 社会科学家. 2017(05)
[2]网络暴力的伦理追问与秩序重建[J]. 林爱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3]群体心理推动网络语言的传播[J]. 范明,赵乐平. 东南传播. 2016(06)
[4]人的本质:马克思对哲学最高问题的回应[J]. 张奎良.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5]马尔库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论析[J]. 许恒兵.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5(04)
[6]网络语言暴力的伦理审视[J]. 倪胜男. 学理论. 2014(36)
[7]网络语言的伦理思考[J]. 胡青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8]网络困境的价值哲学思考[J]. 刘邦凡,史悦,詹国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05)
[9]网民网络语言的心理因素解读[J]. 段朝霞,张晨. 沧桑. 2014(01)
[10]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法律治理与道德规范[J]. 郑保卫,李文竹. 新闻研究导刊. 2013(05)
博士论文
[1]网络空间下人的生存与发展研究[D]. 王丽鸽.兰州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群体语言暴力的形成及应对措施研究[D]. 曾圆.湖南大学 2014
[2]网络交往主体性研究[D]. 孙剑秋.苏州大学 2014
[3]虚拟实践中主体性问题探究[D]. 王磊.中原工学院 2011
[4]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李宪玲.华中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54034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网络语言暴力的相关研究
1.2.2 虚拟主体的相关研究
1.2.3 现实主体的相关研究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评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第2章 网络语言暴力之现实主体相关概念
2.1 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回顾
2.1.1 正面与负面事件
2.1.2 网络语言暴力之现实主体分类
2.1.3 现实主体的特征
2.2 网络语言暴力的概念
2.2.1 网络语言暴力的特征
2.2.2 网络语言暴力的危害
2.3 主体的相关概念
2.3.1 现实主体
2.3.2 虚拟主体
2.3.3 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的区别与联系
第3章 现实主体之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及影响
3.1 现实主体之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
3.1.1 物质因素
3.1.2 文化因素
3.1.3 道德因素
3.1.4 制度因素
3.2 网络语言暴力对现实主体的影响
3.2.1 网络语言暴力扭曲了人的价值
3.2.2 网络语言暴力导致了主体性丧失
3.2.3 网络语言暴力造成了人的本质异化
第4章 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反思与防御规范构建
4.1 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反思
4.1.1 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主体的反思
4.1.2 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环境的反思
4.2 防御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规范构建
4.2.1 培育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主体的规范意识
4.2.2 健全管理网络交流的规章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道德问题与治理[J]. 侯菲菲,郑士鹏. 社会科学家. 2017(05)
[2]网络暴力的伦理追问与秩序重建[J]. 林爱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3]群体心理推动网络语言的传播[J]. 范明,赵乐平. 东南传播. 2016(06)
[4]人的本质:马克思对哲学最高问题的回应[J]. 张奎良.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5]马尔库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论析[J]. 许恒兵.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5(04)
[6]网络语言暴力的伦理审视[J]. 倪胜男. 学理论. 2014(36)
[7]网络语言的伦理思考[J]. 胡青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8]网络困境的价值哲学思考[J]. 刘邦凡,史悦,詹国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05)
[9]网民网络语言的心理因素解读[J]. 段朝霞,张晨. 沧桑. 2014(01)
[10]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法律治理与道德规范[J]. 郑保卫,李文竹. 新闻研究导刊. 2013(05)
博士论文
[1]网络空间下人的生存与发展研究[D]. 王丽鸽.兰州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群体语言暴力的形成及应对措施研究[D]. 曾圆.湖南大学 2014
[2]网络交往主体性研究[D]. 孙剑秋.苏州大学 2014
[3]虚拟实践中主体性问题探究[D]. 王磊.中原工学院 2011
[4]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李宪玲.华中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54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54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