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竹林玄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7 14:00
  玄学思潮涌动下的竹林玄风在魏晋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有其自身的演进轨迹。东汉末年的学风和士风中孕育着新的因素,促使禁锢已久的汉末士人主体意识的觉醒;正始年间,老庄学说与曹魏政权的关系密切起来,正始名士的清谈辩论及其玄学理论,为曹魏政治统治植入了新思潮和新理念;“高平陵政变”从政治舞台上清除出正始名士,但王弼的“圣人有情”、“应物而无累于物”理想人格模式,为调整玄学主题之下的“情与礼”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礼教尚峻”境地中的竹林名士指明了思想方向。面对司马氏集团虚伪矫饰的礼法之治,竹林名士试图重构一种以庄学为指导的任情自然的情礼关系,他们退守在政治舞台之外的河内山阳竹林之下,饮酒、服药,肆意酣畅,以“越礼任情”、“越名任心”与虚伪的政权抗衡,以放达、叛逆的行为来表达内心的悲愤和苦闷,于重情尚真中追求思想解放和人格自由,于任情自然的艺术情调中彰显人生的意义。竹林名士把老庄树立的自由人格理想,通过自身的人生实践,张扬为一种名士风范,进而凝聚形成了“风誉扇于海内”的竹林玄风。竹林玄风彰显的思想解放和人格自由,唤起了士族贵游之弟的好奇和争相效仿。元康八达,徒类“七贤”之貌而无其内涵,纵欲无检...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七贤、竹林七贤和竹林名士
        二、玄风和竹林玄风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
        一、魏晋学术思想中的相关研究
        二、魏晋士风中的相关研究
        三、以竹林七贤为主体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目的、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竹林玄风的酝酿
    第一节 汉末社会:竹林玄风滋长的土壤
        一、汉末学风
        二、汉末士风
    第二节 正始玄论:竹林玄风的思想基础
        一、正始谈风
        二、正始玄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竹林玄风的形成
    第一节 高平陵政变:竹林玄风的政治诱因
        一、高平陵政变
        二、司马氏集团的高压统治
    第二节 竹林名士
        一、竹林名士的家世和生平
        二、竹林名士的特质
    第三节 竹林玄风的形成
        一、“竹林之游”考辨
        二、竹林玄风的特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竹林玄风的展现
    第一节 寓建设于破坏中:情礼冲突的应对
        一、越礼任情
        二、越名任心
    第二节 任情自然的人格解放
        一、肆意酣畅
        二、俭啬
        三、服食
        四、吟啸山阿
        五、隐逸不仕
        六、寻访山水
    第三节 诗文著述中的精神超越
        一、讽刺和抨击时弊
        二、寄托心志和理想
        三、表达隐逸思想
    第四节 怡情艺术的生命情调
        一、音乐和舞蹈
        二、书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竹林玄风的转化
    第一节 情礼关系的渐趋缓和
        一、以礼节情
        二、游外冥内
    第二节 由魏入晋的竹林名士:以山涛、王戎为例
        一、山涛
        二、王戎
    第三节 西晋清谈
    第四节 元康之达
        一、八达之任诞
        二、竹林之放与元康之达的比较
    第五节 西晋士风的颓废
        一、忠德淡薄
        二、趋炎附势:以二十四友为例
        三、士不仕事
        四、奢华无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竹林玄风的衰退
    第一节 永嘉乱后对老庄学的修正
    第二节 礼玄双修的中兴名士
        一、慷慨赴国难的士人气节
        二、清逸远识的玄远情怀
    第三节 玄佛交融的永和玄言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一:竹林七贤籍贯、官职表
附录二:竹林七贤竹林交游时间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戎与魏晋玄学[J]. 王晓毅.  东岳论丛. 2011(12)
[2]阮谌生平略考[J]. 乔辉.  兰台世界. 2011(16)
[3]刘伶《酒德颂》及其与道教服饵、饮酒之关系[J]. 孙少华.  求是学刊. 2011(04)
[4]“声无哀乐”论与魏晋时期艺术本体的独立[J]. 刘红红.  广东社会科学. 2011(04)
[5]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典型命题及其论证[J]. 徐文武.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6]竹林七贤寓居“河内山阳”地望辨析[J]. 程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7]如何认识嵇康《声无哀乐论》的性质[J]. 归青.  社会科学. 2011(03)
[8]向秀和嵇康养生思想比较[J]. 黄霞平.  青海社会科学. 2011(01)
[9]论嵇康养生思想及其玄学特质[J]. 孙浩宇.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0(11)
[10]魏晋清谈的美学意义[J]. 滕福海.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博士论文
[1]两晋南朝琅邪王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 姚晓菲.扬州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竹林七贤交游研究[D]. 赵丹.河北师范大学 2011
[2]阮籍隐逸思想研究[D]. 赵辉.河北师范大学 2009
[3]竹林七贤研究[D]. 苏雯.厦门大学 2009
[4]论魏晋玄学代表人物的儒家素养[D]. 巴晓津.福建师范大学 2008
[5]竹林七贤庄学思想研究[D]. 鲍青燕.安徽大学 2006
[6]竹林七贤研究[D]. 禚宝斌.扬州大学 2005
[7]竹林七贤庄学接受研究[D]. 张晨霞.华东师范大学 2004
[8]“竹林七贤”若干问题研究[D]. 陈圣宇.南京师范大学 2004
[9]“竹林七贤”研究[D]. 王红.陕西师范大学 2004
[10]越名教而任自然[D]. 王建.安徽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69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69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a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