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心理机制批判的理论及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1-03-11 04:45
人类历史的发展不断呈现出矛盾的状况,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创造方面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人们的生存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但另一方面,人并没有因此获得自由,反而陷入了深刻的异化之中,更为严重的是,异化的机制逐步深入和内化到人的内心,导致了人的心理机制的异化。作为关注人的生存困境的法兰克福学派,通过对异化理论的继承和对精神分析学的吸收,力图揭示出心理机制批判理论的内涵,深入分析现代人的性格结构及其面临的种种困境,并试图提出消除现代社会弊病的途径。当代中国社会,人们同样面临类似的心理困境,本文希望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心理机制批判理论的分析和借鉴,试图提出解决途径,从而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法兰克福学派心理机制批判的理论和现实背景
第一节 理论背景
一、对异化理论的继承
二、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吸收
第二节 现实背景
一、科学技术对人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意识形态
第二章 法兰克福学派心理机制批判理论的内涵
第一节 压抑性的心理机制
一、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文明观的发展
二、马尔库塞关于现代人的压抑性心理机制的论述
三、关于非压抑性生存方式的设想
四、马尔库塞心理机制批判的理论分析和现实意义
第二节 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一、个体化进程中人的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形成
二、现代人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的表现
三、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在中国当代的表现
四、实现积极自由的存在状态:以爱去工作
第三节 非生产性的性格结构
一、社会性格
二、非生产性性格结构
三、关于健全的人和健全的社会的基本构想
四、弗洛姆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法兰克福学派心理机制批判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 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和心理问题
第二节 在当代中国克服心理困境的现实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批判理论[J]. 凌海衡. 国外理论动态. 2006(07)
[2]试评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得失[J]. 刘林. 江西社会科学. 2006(04)
[3]自由的双重枷锁——对弗洛姆《逃避自由》的解读[J]. 胡亚军. 世界文化. 2006(03)
[4]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在中国的运用[J]. 汪洋. 社会科学论坛. 2005(05)
[5]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对解析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众心理的启示[J]. 王卫华.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6]马尔库塞及其爱欲解放论[J]. 李赴军. 湖南社会科学. 2004(03)
[7]弗洛姆对人的生存问题的探索及启示[J]. 李琳.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01)
[8]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与批判指向[J]. 衣俊卿. 广东社会科学. 2003(02)
[9]20世纪意识形态论域的三个维度[J]. 车玉玲. 哲学动态. 2002(12)
[10]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J]. 王忠武. 文史哲. 2002(05)
本文编号:3075880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法兰克福学派心理机制批判的理论和现实背景
第一节 理论背景
一、对异化理论的继承
二、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吸收
第二节 现实背景
一、科学技术对人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意识形态
第二章 法兰克福学派心理机制批判理论的内涵
第一节 压抑性的心理机制
一、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文明观的发展
二、马尔库塞关于现代人的压抑性心理机制的论述
三、关于非压抑性生存方式的设想
四、马尔库塞心理机制批判的理论分析和现实意义
第二节 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一、个体化进程中人的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形成
二、现代人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的表现
三、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在中国当代的表现
四、实现积极自由的存在状态:以爱去工作
第三节 非生产性的性格结构
一、社会性格
二、非生产性性格结构
三、关于健全的人和健全的社会的基本构想
四、弗洛姆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法兰克福学派心理机制批判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 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和心理问题
第二节 在当代中国克服心理困境的现实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批判理论[J]. 凌海衡. 国外理论动态. 2006(07)
[2]试评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得失[J]. 刘林. 江西社会科学. 2006(04)
[3]自由的双重枷锁——对弗洛姆《逃避自由》的解读[J]. 胡亚军. 世界文化. 2006(03)
[4]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在中国的运用[J]. 汪洋. 社会科学论坛. 2005(05)
[5]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对解析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众心理的启示[J]. 王卫华.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6]马尔库塞及其爱欲解放论[J]. 李赴军. 湖南社会科学. 2004(03)
[7]弗洛姆对人的生存问题的探索及启示[J]. 李琳.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01)
[8]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与批判指向[J]. 衣俊卿. 广东社会科学. 2003(02)
[9]20世纪意识形态论域的三个维度[J]. 车玉玲. 哲学动态. 2002(12)
[10]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J]. 王忠武. 文史哲. 2002(05)
本文编号:3075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7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