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梁漱溟心性观述评

发布时间:2021-03-20 17:17
  本文是对梁漱溟心性观结构、演变过程及要点作一疏导和评价。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比较研究中认识到,心性观是各派哲学的基础,所以他立意要对心性观作专门的研究,这项研究寄托于《人心与人生》。梁漱溟哲学研究的主要动机是对孔子学说给予积极的阐发,东西思想比较研究只是必要的切入点。《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之后,梁漱溟认识到此书没有把孔子的心理学认清,而滥以时下盛谈本能一派的心理学为依据,解释孔子学说的观念和道理,因此通盘皆错。这个反省过程也使他认识到凡是一个伦理学说都有一种心理学为其基础。由此而筹划《人心与人生》的写作,并期待它将是自己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这意味着梁漱溟的哲学探索开始以心性观研究为中心任务。本文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1)、《中国文化要义》(1949)及《人心与人生》(1984)为线索,梳理其心性观演变的历程,并指出其要点。《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以本能与理智二分为心性观结构,并将东方文化归于本能范畴,西方文化归于理智范畴。这种模型的理论表现是,首先从生命意欲说出发,提出文化三路向的差异,其次在哲学思想方面断定西方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而有知识论的发达,孔子则以直觉主义为基础而成立...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言
第1章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及《中国文化要义》中的心性观
    1.1 生命本质的意欲说与东西文化心理基础之差异
    1.2 西方哲学的知识论特征和孔子的直觉主义
        1.2.1 西方哲学的知识论特征
        1.2.2 孔子的直觉主义
        1.2.3 《中国文化要义》中的理性观念
第2章 《人心与人生》中“自觉能动性”思想
    2.1 从毛泽东《论持久战》认识“人心”
        2.1.1 主动性
        2.1.2 灵活性
        2.1.3 计划性
    2.2 从身心关系认识“人心”
    2.3 从人与自然、社会关系认识“人心”
        2.3.1 人与自然的关系
        2.3.2 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3章 理性:心性观的核心范畴
    3.1 自觉与理性
    3.2 本能、理智与理性
第4章 人生哲学
    4.1 宗教与人生
        4.1.1 宗教之对人生之必要性
        4.1.2 宗教与科学、道德的关系
    4.2 人的道德实践
    4.3 “以美育代宗教”——未来社会人生的前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梁漱溟:最后一个儒家的侧面[J]. 梁培恕,陈远.  文史博览. 2005(19)
[2]“以对方为重”:梁漱溟的儒家伦理观[J]. 陈来.  浙江学刊. 2005(01)
[3]一篇读罢头飞雪——从《梁漱溟先生年谱》看《人心与人生》的写作历程[J]. 韩三洲.  博览群书. 2004(01)
[4]论梁漱溟的人哲学[J]. 柴文华.  哲学研究. 2001(10)
[5]论梁漱溟早期的中西文化观[J]. 陈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03)
[6]评梁漱溟的东西文化观及其对孔子精神的重读[J]. 颜炳罡.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04)
[7]中国当代人学的开拓者——评梁漱溟先生著《人心与人生》[J]. 朱伯昆.  博览群书. 1998(02)
[8]梁漱溟早期文化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发展[J]. 颜炳罡,蔡玉霞.  山东社会科学. 1992(06)
[9]梁漱溟早期人生哲学思想注要[J]. 武东生.  东岳论丛. 1991(01)
[10]世界文化的预言家——读梁漱溟《人心与人生》[J]. 高瑞泉.  读书. 1989(01)



本文编号:3091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91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c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