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淮南子》

发布时间:2021-03-21 00:47
  生态文学的出现是人类反思的一大结果,生态批评是对生态文学的研究,又为人类应对生态生存问题提供智慧。《淮南子》虽算不上一部完整意义的生态作品,但其中含有闪烁着生态思想光彩的部分。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淮南子》,结合著名生态批评学者鲁枢元先生的生态三分法,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个角度深入挖掘其蕴含着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智慧。文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生态批评理论以及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接着回顾《淮南子》的研究现状,最后简述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从自然生态的角度解读《淮南子》,论述其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主题。从物无贵贱的平等思想出发,将自然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良好结合,提出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观点,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使整个世界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第二章从社会生态的角度看《淮南子》的社会生态价值。《淮南子》以无为而治作为基本原则,通过强调以民为本的民生意识、人尽其才的人才思想来展现其社会生态智慧。第三章从精神生态批评的角度看《淮南子》。先对精神生态批评理论界定,接着重点分析《淮南子》贵生养生... 

【文章来源】: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淮南子》的自然生态观
    第一节 物无贵贱:《淮南子》自然生态的平等性
    第二节 尊重自然:《淮南子》自然生态的共生性
    第三节 遵循规律:《淮南子》自然生态的平衡性
第二章 《淮南子》的社会生态观
    第一节 无为而治:《淮南子》社会生态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以民为本:《淮南子》社会生态的民生意识
    第三节 人尽其才:《淮南子》社会生态的人才思想
第三章 《淮南子》的精神生态观
    第一节 精神生态与精神生态批评
    第二节 贵生养生:《淮南子》精神生态的生命价值
    第三节 清净恬愉:《淮南子》精神生态的修养境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淮南子》重农思想初探[J]. 林飞飞.  农业考古. 2012(01)
[2]《淮南子》:柔弱是生命的本质[J]. 陆春祥.  西湖. 2012(02)
[3]由天道到人间——从《淮南子》看道家思想演进[J]. 周叶君.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4]《淮南子》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吕慧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5]《老人与海》中的生态自然观[J]. 张欣.  飞天. 2011(04)
[6]《淮南子》的淡然美[J]. 刘秀慧,王一冰.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01)
[7]浅议道家的生态观[J]. 肖华玮.  改革与开放. 2011(02)
[8]简论《淮南子》的生态环境观[J]. 徐茜.  传承. 2010(24)
[9]《淮南子》对老学的继承与发展[J]. 王险峰,赵燕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10]《淮南子》的生态自然观及其现代启示[J]. 张维新.  前沿. 2010(09)

博士论文
[1]《淮南子》的宇宙论、生命论、艺术论研究[D]. 赵欣.山东大学 2010
[2]汉代道家生态思想研究[D]. 杜宗才.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淮南子》道论探微[D]. 刘爱敏.山东大学 2006
[4]刘安与《淮南子》[D]. 漆子扬.西北师范大学 2005
[5]《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D]. 王雪.西北大学 2005
[6]《淮南子》研究[D]. 马庆洲.北京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淮南子》无为思想研究[D]. 冷金兰.安徽大学 2011
[2]《淮南子》对《老子》的继承和发展[D]. 陈青远.安徽大学 2011
[3]《淮南子》的美学思想探究[D]. 邢利梅.安徽大学 2011
[4]《淮南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几个问题[D]. 张小宁.重庆师范大学 2011
[5]生态批评视野下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D]. 单伟红.南昌大学 2010
[6]《淮南子》生态伦理思想新探[D]. 庞昕.河北大学 2010
[7]《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 王英娜.辽宁师范大学 2010
[8]《淮南子》中的生态意蕴及其现代解读[D]. 梅磊.武汉科技大学 2009
[9]《淮南子》的治国思想研究[D]. 林飞飞.山东师范大学 2009
[10]《淮南子》政治哲学研究[D]. 黄建跃.湖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91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91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8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