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论视域下的“致良知”及其价值
发布时间:2021-03-22 02:55
本文所要讨论的“致良知”说,在某种意义上即是王阳明的道德修养论。在王阳明那里,良知具有创世和道德评判之功能。这为个体认识并提高道德修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修养依据,并且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皆有,这不但提高了人在修养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强调了人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只要愿意做致良知的工夫,那么,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在做道德修养工夫中,王阳明强调内外兼修——求诸内心和格之外物,两者不可偏执一端。王阳明指出具体的修养途径,如立志、诚意、除私去弊、循序渐进等等,这对个体做道德修养工夫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王阳明的一生就是其道德修养的一生。他早年求学博采众家之长,以倡明圣学为己任;在为政期间,他行德政,重视推行教化,所到之地,兴学校、立社学、建书院,讲授圣贤之道以移风易俗。王阳明所推行的道德教化措施,对我们当今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也极具启示意义。文章第一部分从“致良知”的提出这一问题着手。考察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王阳明“致良知”提出的历史大背景加以考察,当时政治的腐败、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程朱理学趋于僵化等等现状,呼唤新的理论来解决当时社会面临的各种危机。二是,追寻王阳明的理论求索过程,这部分主要以...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 相关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状况
(二) 国外研究状况
三、 创新之处
(一) 研究内容的创新
(二) 研究方法的创新
1.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
2.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章 “致良知”说的提出
一、 “致良知”提出的背景
二、 理论求索
三、 体悟成学
第二章 “致良知”的修养论内涵
一、 修养论的理论基础:良知
(一) 良知是造化的精灵
(二) 良知是道德的主宰
(三) 良知唯一且永存
(四) 良知人人皆有
二、 修养的途径:“致良知”内外兼修
(一) 求诸内心
1. 立志
2. 诚意
3. 反身而求
4. 除私去蔽
(二) 格之外物
1. 时时事事做功
2. 循序渐进
3. 持之以恒
第三章 “致良知”在实践中的开展
一、 书院讲学倡明“致良知”
(一) 在龙冈、文明二书院论“知行合一”
(二) 在濂溪书院讲克制省察
(三) 王阳明与稽山、阳明二书院授“致良知”
(四) 在敷文书院“阐明正学,讲析义理”
二、 行德政倡明圣贤之道
(一) 行德政重教化,爱民如子
1. 视民情定决策
2. 告谕中尽现爱民之情
3. 十家牌法敦教化
4. 立乡约移风易俗
(二) 量情法重悔改,促贼逆去恶从善
第四章 “致良知”的价值
一、 “致良知”的修养理论价值
二、 “致良知”的实践价值
(一) 对个人修养的指导
1. 提高道德修养中的主体地位
2. 内外相兼,知行合一
(二) 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张载变化气质之功夫[J]. 王慰. 广西社会科学. 2011(02)
[2]“为仁由己”的道德修养方法对现代道德修养的启迪[J]. 蒋晓雷.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3]变化气质 迁善改过——二程的过论思想研究[J]. 付娟.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9(04)
[4]略论王阳明的道德本体论和工夫论[J]. 温克勤. 理论与现代化. 2009(03)
[5]从“格物致知”的争辩看朱子、王阳明的思想差异[J]. 刘美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6]万物一体:王阳明哲学的精神核心[J]. 刘莉萍. 求索. 2009(01)
[7]宋明理学的自我修养思想[J]. 杜凯.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10)
[8]“变”还是没变?——也谈王阳明的为学历程[J]. 赵平略.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9]试析王阳明心学视域中的三种人格典范——兼论王阳明的理想人格[J]. 陆永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10]致良知与致中和——王阳明中和论思想发微[J]. 翟奎凤.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本文编号:3093768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 相关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状况
(二) 国外研究状况
三、 创新之处
(一) 研究内容的创新
(二) 研究方法的创新
1.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
2.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章 “致良知”说的提出
一、 “致良知”提出的背景
二、 理论求索
三、 体悟成学
第二章 “致良知”的修养论内涵
一、 修养论的理论基础:良知
(一) 良知是造化的精灵
(二) 良知是道德的主宰
(三) 良知唯一且永存
(四) 良知人人皆有
二、 修养的途径:“致良知”内外兼修
(一) 求诸内心
1. 立志
2. 诚意
3. 反身而求
4. 除私去蔽
(二) 格之外物
1. 时时事事做功
2. 循序渐进
3. 持之以恒
第三章 “致良知”在实践中的开展
一、 书院讲学倡明“致良知”
(一) 在龙冈、文明二书院论“知行合一”
(二) 在濂溪书院讲克制省察
(三) 王阳明与稽山、阳明二书院授“致良知”
(四) 在敷文书院“阐明正学,讲析义理”
二、 行德政倡明圣贤之道
(一) 行德政重教化,爱民如子
1. 视民情定决策
2. 告谕中尽现爱民之情
3. 十家牌法敦教化
4. 立乡约移风易俗
(二) 量情法重悔改,促贼逆去恶从善
第四章 “致良知”的价值
一、 “致良知”的修养理论价值
二、 “致良知”的实践价值
(一) 对个人修养的指导
1. 提高道德修养中的主体地位
2. 内外相兼,知行合一
(二) 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张载变化气质之功夫[J]. 王慰. 广西社会科学. 2011(02)
[2]“为仁由己”的道德修养方法对现代道德修养的启迪[J]. 蒋晓雷.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3]变化气质 迁善改过——二程的过论思想研究[J]. 付娟.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9(04)
[4]略论王阳明的道德本体论和工夫论[J]. 温克勤. 理论与现代化. 2009(03)
[5]从“格物致知”的争辩看朱子、王阳明的思想差异[J]. 刘美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6]万物一体:王阳明哲学的精神核心[J]. 刘莉萍. 求索. 2009(01)
[7]宋明理学的自我修养思想[J]. 杜凯.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10)
[8]“变”还是没变?——也谈王阳明的为学历程[J]. 赵平略.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9]试析王阳明心学视域中的三种人格典范——兼论王阳明的理想人格[J]. 陆永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10]致良知与致中和——王阳明中和论思想发微[J]. 翟奎凤.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本文编号:3093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93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