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易传》诠释理路论要
发布时间:2021-03-23 04:54
早期易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周易》由术到学的学术品格的迁跃,如何对《周易》这部占筮之书加以诠释使之呈现出德性的精神和天人之学的品质,也就成了早期易学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帛书《易传》作为早期易学发展的一个结晶,以其独特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理论特色,引发了当今学界的研究热潮。本文首先从史料学的角度,对帛书《易传》六篇的成书年代问题和思想内容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帛书《易传》五篇,即《二三子》、《衷》、《要》、《缪和》、《昭力》五篇,在思想内容上是一致的,是先秦儒门解《易》之作;在今、帛本《系辞》的关系问题上,认为帛本《系辞》早于今本《系辞》。在本文第二部分,我们以《要》篇为中心,对其由占筮到德义的创造性转换进行了研究。在仔细分析“赞而不达于数”的巫之易和“数而不达于德”的史之易的基础上,我们指出“观亓德义”说实现了诠释视域的根本性转变,在“观亓德义”的视域下,《周易》成了一部德义之书,其所涵载的乃是生命德性之学和圣王之道。“观亓德义”说开辟了易学的新境界,为春秋战国之时儒门《易传》类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理论基石。不仅如此,帛书《易传》在此人文视域之下继续开显出《易》的融天地人物为一体的...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帛书《易传》的史料学问题略窥
(一) 帛书《易传》五篇思想内容的一致性及其成书年代补证
1、五篇思想内容的一致性
2、成书年代补证
(二) 帛本《系辞》早于今本《系辞》
二、由占筮到德义的创造性转换
(一) 巫史之筮
1、巫之筮
2、史之筮
(二) 德义之诠
1、以德解《易》的滥觞
2、"观亓德义"的新境界
(三) 筮德之间的转换与整合
三、天人合德的易道架构
(一) 由天地视域到三才之道
1、天地视域的开启
2、视域的融合:天地人三才之道
(二) 辞变象占:新的解释系统的建构
(三) 乾坤之说
(四) 损益之论
四、帛书《易传》的诠释方法
(一) "由辞观义"
(二) 以史证《易》
(三) 以卦气解《易》
(四) 其他方法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易传》类帛书零札九则[J]. 丁四新. 周易研究. 2007(02)
[2]帛书易传《要》篇“五正”考释[J]. 刘彬. 周易研究. 2007(02)
[3]帛《易》源流蠡测[J]. 刘大钧. 文史哲. 2005(04)
[4]帛书易传《要》篇透露出的卦气知识及其成书年代[J]. 梁韦弦. 齐鲁学刊. 2005(03)
[5]帛书《要》篇考释[J]. 郭沂. 周易研究. 2004(04)
[6]卜筮与《周易》[J]. 王新春. 周易研究. 2003(06)
[7]今本、帛本、汉唐本《系辞》异同考——并论帛本《系辞》胜于今本《系辞》[J]. 刘大钧. 孔子研究. 2003(05)
[8]孔子眼中的卜筮[J]. 朱冠华. 周易研究. 2002(06)
[9]哲学视野下的汉易卦气说[J]. 王新春. 周易研究. 2002(06)
[10]释"易,所以会天道人道者也[J]. 汤一介. 周易研究. 2002(06)
本文编号:3095173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帛书《易传》的史料学问题略窥
(一) 帛书《易传》五篇思想内容的一致性及其成书年代补证
1、五篇思想内容的一致性
2、成书年代补证
(二) 帛本《系辞》早于今本《系辞》
二、由占筮到德义的创造性转换
(一) 巫史之筮
1、巫之筮
2、史之筮
(二) 德义之诠
1、以德解《易》的滥觞
2、"观亓德义"的新境界
(三) 筮德之间的转换与整合
三、天人合德的易道架构
(一) 由天地视域到三才之道
1、天地视域的开启
2、视域的融合:天地人三才之道
(二) 辞变象占:新的解释系统的建构
(三) 乾坤之说
(四) 损益之论
四、帛书《易传》的诠释方法
(一) "由辞观义"
(二) 以史证《易》
(三) 以卦气解《易》
(四) 其他方法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易传》类帛书零札九则[J]. 丁四新. 周易研究. 2007(02)
[2]帛书易传《要》篇“五正”考释[J]. 刘彬. 周易研究. 2007(02)
[3]帛《易》源流蠡测[J]. 刘大钧. 文史哲. 2005(04)
[4]帛书易传《要》篇透露出的卦气知识及其成书年代[J]. 梁韦弦. 齐鲁学刊. 2005(03)
[5]帛书《要》篇考释[J]. 郭沂. 周易研究. 2004(04)
[6]卜筮与《周易》[J]. 王新春. 周易研究. 2003(06)
[7]今本、帛本、汉唐本《系辞》异同考——并论帛本《系辞》胜于今本《系辞》[J]. 刘大钧. 孔子研究. 2003(05)
[8]孔子眼中的卜筮[J]. 朱冠华. 周易研究. 2002(06)
[9]哲学视野下的汉易卦气说[J]. 王新春. 周易研究. 2002(06)
[10]释"易,所以会天道人道者也[J]. 汤一介. 周易研究. 2002(06)
本文编号:3095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9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