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庄子》的道和言

发布时间:2021-04-01 02:35
  本文主要讨论《庄子》的道与言的问题。首先通过分析目前解读《庄子》经常使用的本体、本源、规律、境界四个词语,发现本源和规律可以归于本体,而现在我们所用本体一词则多受宋明理学和传统西方哲学空间固化思维方式的影响,把真正大道的永恒活转丢失了。而中国原始的本体与其大不相同,其本身是一种功能性的活的作用,而且是从客观到主观的流转(功能作用自然要涉及到主体人);而境界一词则是从主观到客观的流转。本文则尝试用一种新的描述方式——“在路上”来描述道,用“在那里”描述物和一切指向物的语言。这“在路上”是一种活的流转,既可以包括中国原始本体意义,又可以包括境界意义。但这样制定的描述原则是否符合真正的《庄子》?通过解读文本我们发现,《庄子》的“在路上”之道,一方面是一个有无循环、天人循环之活的流转;另一方面是一种在路上的逍遥之感。而语言不等于言说,语言是固着于一处的僵死的“在那里”,而言说则有可能使僵死的“在那里”活转起来,通向“在路上”的大道。《庄子》的言说有理性化的负的言说和感性化的言说两种方式。理性化的负的言说与黑格尔的理性化的正的言说不同,它是一种通过言说来否定言说,从而发现语言与言说的遮蔽性和工具...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在之外
    一、本体
        (一)、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之"原始体用"
        (二)、佛教和程朱理学的的体用
        (三)、西方近代以前的本体
        (四)、以上三种体用观的比较
    二、本源
    三、规律
    四、境界
    五、本体与境界的关系
    六、两条路
第二章 对《庄子》"道"的描述——在路上
    一、庄子的"道"不同于《庄子》的"道"
    二、在有无之路上
        (一)、从无到有的下降之路
        (二)、从有返无的上升之路
        (三)、有无之圆环之路
    三、在天人之路上
        (一)、从天到人的下降之路
        (二)、从人返天的上升之路
        (三)、天人圆环之路
    四、在路上的逍遥
        (一)、逍遥是一种悠游
        (二)、悠游是一种自由
        (三)、在路上的逍遥是真正的在路上
第三章 对《庄子》"言"的描述——在那里
    一、语言与言说
        (一)、语言属于对象化的物的世界,它只是凝固于某一点的"在那里"
        (二)、言说可使僵死的"在那里"活起来
        (三)、《庄子》所揭示的两种合道的途径——理性化的负的言说和感性化的言说
    二、理性化的负的言说
        (一)、肯定
        (二)、否定
        (三)、忘:忘即是不执持
        (四)、行在路上
    三、感性化的言说
        (一)、三言:"寓言"、"重言"、"卮言"的感性化性质
        (二)、感性化的言说虽是物的领域,但与大道有更直接性的关联
        (三)、语言、言说与"道"的关系
    四、超越语言与言说,体悟大道
        (一)、语言只是工具,而言说只有把语言当做工具,才可以最终得意忘言,直契大道
        (二)、体悟大道的三种方式
        (三)、三种体道的方式都是守一与不执的合一
结束语 在哪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谈王弼体用范畴之原义──“有体无用”之“用体论”[J]. 林采佑.  哲学研究. 1996(11)



本文编号:3112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12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d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