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伦理思想探微
发布时间:2021-04-11 19:18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与进步,旧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正值破旧立新之际,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混乱不堪,社会急需明确一种新的价值标准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继而服务于新的经济、政治制度。法家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在对其他各家的思想理论进行批判性吸纳的基础上,建立了自身的伦理思想,力求为新的社会秩序提供价值支撑。从内容上来讲,法家伦理思想比较全面、系统而完备,涵盖了人性论、义利观、公私观、价值原则、道德养成、道德规范等伦理学的主要问题。其中,好利恶害、自利自为的自然人性论是法家伦理思想的逻辑前提。法家重利轻义,推崇功利主义原则,又主张去私行公。重他律轻自律的道德养成观以及对仁义、忠孝、信、廉等道德规范的全新诠释也是法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功利主义与以“法”为核心是法家伦理思想的主要精神。它顺应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对我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有积极推动作用。随着秦王朝短暂生命的终结,法家伦理思想从此遭转向幕后,长期隐匿于历史舞台,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及其理论自身方面的原因。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法家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一) 法家伦理思想产生与形成的社会背景
1、“私田”大量出现,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2、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逐渐瓦解
3、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陷入“礼崩乐坏”
(二) 法家伦理思想产生与形成的理论资源
1、对早期“法”思想的批判性吸收
2、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吸收与批判
3、对先秦道家伦理思想的吸收与批判
4、对先秦墨家伦理思想的吸收与批判
第二章 法家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自然人性论
(二) 利在义先的义利观
(三) 去私行公的公私观
1、任力
2、崇功
3、尚用
(五) 重他律、轻自律的道德养成观
(六) 肯定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
1、仁、义
2、忠、孝
3、信
4、公正、清廉
第三章 法家伦理思想评析
(一) 法家伦理思想是一种独特的价值体系
(二) 法家伦理思想对特定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三) 法家伦理思想长期隐匿于历史舞台及其原因
1、社会历史原因
2、自身理论缺陷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J]. 胡锦涛. 求是. 2009(01)
[2]冲突与融合——先秦儒法伦理思想之比较研究[J]. 夏忠龙. 学术交流. 2007(03)
[3]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关系辨析[J]. 刘长江.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6(06)
[4]关于法家道德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J]. 刘天喜,冯静.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5]先秦儒法家人性观及其礼法思想的探讨[J]. 项林,叶健. 文教资料. 2006(18)
[6]简论韩非非道德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J]. 史湘芸.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6(02)
[7]中国古代功利主义经济伦理思想考略[J]. 汪洁. 南京社会科学. 2006(02)
[8]秦汉时期法家的命运[J]. 王子今. 社会科学. 2004(09)
[9]法家重法和法治但不排斥德和德治的一些论证[J]. 夏伟东. 齐鲁学刊. 2004(05)
[10]法家学派之德治思想探微[J]. 唐亚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4)
本文编号:3131814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法家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一) 法家伦理思想产生与形成的社会背景
1、“私田”大量出现,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2、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逐渐瓦解
3、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陷入“礼崩乐坏”
(二) 法家伦理思想产生与形成的理论资源
1、对早期“法”思想的批判性吸收
2、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吸收与批判
3、对先秦道家伦理思想的吸收与批判
4、对先秦墨家伦理思想的吸收与批判
第二章 法家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自然人性论
(二) 利在义先的义利观
(三) 去私行公的公私观
1、任力
2、崇功
3、尚用
(五) 重他律、轻自律的道德养成观
(六) 肯定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
1、仁、义
2、忠、孝
3、信
4、公正、清廉
第三章 法家伦理思想评析
(一) 法家伦理思想是一种独特的价值体系
(二) 法家伦理思想对特定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三) 法家伦理思想长期隐匿于历史舞台及其原因
1、社会历史原因
2、自身理论缺陷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J]. 胡锦涛. 求是. 2009(01)
[2]冲突与融合——先秦儒法伦理思想之比较研究[J]. 夏忠龙. 学术交流. 2007(03)
[3]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关系辨析[J]. 刘长江.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6(06)
[4]关于法家道德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J]. 刘天喜,冯静.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5]先秦儒法家人性观及其礼法思想的探讨[J]. 项林,叶健. 文教资料. 2006(18)
[6]简论韩非非道德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J]. 史湘芸.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6(02)
[7]中国古代功利主义经济伦理思想考略[J]. 汪洁. 南京社会科学. 2006(02)
[8]秦汉时期法家的命运[J]. 王子今. 社会科学. 2004(09)
[9]法家重法和法治但不排斥德和德治的一些论证[J]. 夏伟东. 齐鲁学刊. 2004(05)
[10]法家学派之德治思想探微[J]. 唐亚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4)
本文编号:3131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31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