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论语集注》与刘宝楠《论语正义》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8 07:11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各朝各代不乏为其作疏作注者。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宋代朱熹的《论语集注》与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两者体现了宋代理学与清代朴学的学术特点,对注释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承袭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对《论语集注》与《论语正义》注文的研读,比较两者注释方法与注解内容的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文章第一部分介绍选题价值及意义,对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进行说明,并简要介绍文章的基本结构与大体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从五个方面比较了《论语集注》与《论语正义》注释方法的不同:一是《集注》重释文义,《正义》重释字词;二是《集注》以道理为注,《正义》以历史背景或事件为注;三是《集注》多从自身内在角度注解,《正义》多从外在史料角度注解;四是《集注》层层递进、整体连贯之法,《正义》并列、比较之法;五是《集注》重教育后学,《正义》重考据辨析。第三部分主要从解释句意、关注内容、引申之义、阐释思想四个方面比较了两注的不同。第四部分主要从朱熹、刘宝楠的时代背景、学术渊源、个人经历、注书目的方面分析造成两注书不同的原因。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论语集注》与《论语正义》...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前史的回顾
(三) 本文的内容及重难点
二、《论语集注》与《论语正义》注释方法比较
(一) 重释文义与重释字词
(二) 以道理为注与以历史背景、史实为注
(三) 多从自身内在角度注解与多从外在史料角度注解
(四) 层层递进、整体连贯之法与并列、比较之法
(五) 重教育后学与重考证训诂辨析
三、《论语集注》与《论语正义》经文注解比较
(一) 解释句意
(二) 关注内容
(三) 引申之义
(四) 阐释思想
四、两注本不同的原因
(一) 时代背景
(二) 学术渊源
(三) 个人经历
(四) 注书目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语集注》与《论语正义》解释方法之比较[J]. 何林英.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02)
[2]从注释到创构:两种定向两个标准——以朱熹《论语集注》为例[J]. 刘笑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3]试析朱熹《论语集注》中的训诂[J]. 胡进.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4]汉宋之间:宝应刘氏的学术传衍及其意蕴[J]. 罗检秋. 清史研究. 2006(03)
[5]朱熹《论语集注》探研[J]. 唐明贵. 中华文化论坛. 2006(03)
[6]《论语正义》的学术成就[J]. 龚霁芃. 宜春学院学报. 2005(03)
[7]评《论语正义》[J]. 赵航.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01)
[8]刘宝楠《论语正义》比喻认知研究[J]. 陈长书.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2)
[9]朱熹《四书》学的治学特点[J].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10]朱熹经学与宋学[J]. 蔡方鹿. 社会科学研究. 2003(05)
硕士论文
[1]刘宝楠《论语正义》训诂研究[D]. 萧刚.兰州大学 2008
[2]《论语》朱熹注与刘宝楠注的比较[D]. 屈玉丽.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朱熹和刘宝楠《论语》解释之比较[D]. 何林英.兰州大学 2007
[4]论朱熹《论语集注》的训诂价值[D]. 罗小如.宁夏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45056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前史的回顾
(三) 本文的内容及重难点
二、《论语集注》与《论语正义》注释方法比较
(一) 重释文义与重释字词
(二) 以道理为注与以历史背景、史实为注
(三) 多从自身内在角度注解与多从外在史料角度注解
(四) 层层递进、整体连贯之法与并列、比较之法
(五) 重教育后学与重考证训诂辨析
三、《论语集注》与《论语正义》经文注解比较
(一) 解释句意
(二) 关注内容
(三) 引申之义
(四) 阐释思想
四、两注本不同的原因
(一) 时代背景
(二) 学术渊源
(三) 个人经历
(四) 注书目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语集注》与《论语正义》解释方法之比较[J]. 何林英.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02)
[2]从注释到创构:两种定向两个标准——以朱熹《论语集注》为例[J]. 刘笑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3]试析朱熹《论语集注》中的训诂[J]. 胡进.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4]汉宋之间:宝应刘氏的学术传衍及其意蕴[J]. 罗检秋. 清史研究. 2006(03)
[5]朱熹《论语集注》探研[J]. 唐明贵. 中华文化论坛. 2006(03)
[6]《论语正义》的学术成就[J]. 龚霁芃. 宜春学院学报. 2005(03)
[7]评《论语正义》[J]. 赵航.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01)
[8]刘宝楠《论语正义》比喻认知研究[J]. 陈长书.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2)
[9]朱熹《四书》学的治学特点[J].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10]朱熹经学与宋学[J]. 蔡方鹿. 社会科学研究. 2003(05)
硕士论文
[1]刘宝楠《论语正义》训诂研究[D]. 萧刚.兰州大学 2008
[2]《论语》朱熹注与刘宝楠注的比较[D]. 屈玉丽.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朱熹和刘宝楠《论语》解释之比较[D]. 何林英.兰州大学 2007
[4]论朱熹《论语集注》的训诂价值[D]. 罗小如.宁夏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45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4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