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荀子以礼为本统的统合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15:59
  战国末期,面对比孔子时期更严重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当世大儒荀子没有采用前期思孟学派向内塑造人的道德人格的学术路径,而以礼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纲领,通过礼的成文化、制度化建设,强化礼的规范性,向外寻求建立更具约束力的社会规则和秩序,最终实现天下的大一统。荀子认为诸子百家的思想各有侧重,各有所“偏”、所“蔽”,有一定合理性,但都不全面,他希望构建起一套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又汲取各家合理思想的相对整全的思想体系来统合各家思想。因此,在荀子思想体系中,可见其受到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等思想影响的痕迹,同时又坚持了儒家思想的立场和宗旨。荀子用“礼”作为统贯各种理论、构建社会秩序的纲领。他试图实现从礼治到礼制的转变而重新奠定礼的权威性、规范性,为建立稳定统一的社会秩序服务。本文通过“礼统名实之辨合论”、“礼统天人之制用论”、“礼统性情之教化论”和“礼统修身治国之治世论”四个部分来阐释荀子以礼作为统合纲领来构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特色,以及个人的道德实现与社会秩序规范化建设相统一的理论目的。同时,也强调了荀子始终坚持儒家的思想立场和宗旨,并没有背离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为学...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创新点及难点
第一章 礼统名实之辨合论
    一、名与礼的功能
        (一) 名之分门别类
        (二) 礼之分群别类
    二、制名之枢要
        (一) 约与俗
        (二) 稽实定数
    三、礼为名之典范
第二章 礼统天人之制用论
    一、明于天人之分
        (一) 天人不同类
        (二) 天人不同分
    二、天人统合之可能性
    三、礼为天人相参之本统
        (一) 顺天时
        (二) 尽人道
第三章 礼统性情之教化论
    一、性伪之分
        (一) 性朴为恶
        (二) 伪起为美善
        (三) 道德意识产生的根据
第四章 礼统修身治国之治世论
    一、圣王之治
        (一) 理想人格
        (二) 理想政治
        (三) 学乃成圣之法
        (四) 君子为道之载体
    二、治国之道
        (一) 隆礼
        (二) 重法
    三、礼为修身治国之本统
        (一) 礼是化性的根本
        (二) 礼是治国的纲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荀子天论与先秦儒家天人观的转折[J]. 赵法生.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2]《荀子》的“类”与道的范畴化发展[J]. 蒋重跃.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4(04)
[3]荀子“道”与“人道”关系新探[J]. 韩永志.  管子学刊. 2014(01)
[4]荀子的规范与秩序思想[J]. 杨国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5]荀子“道”论探微[J]. 吴祖刚.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6]从性伪之分合再论荀子性恶说[J]. 易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7]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及其精神哲学分析[J]. 樊浩.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4)
[8]荀子“虚壹而静”说新释[J]. 廖名春.  孔子研究. 2009(01)
[9]荀子学术地位的变化与唐宋文化新走向[J]. 王永平.  学术月刊. 2008(06)
[10]“隆礼尊贤而王”——荀子礼治论[J]. 刘岸挺.  孔子研究. 2008(02)



本文编号:3161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61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a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