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8 08:34
李纲生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卒于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观其一生,在内有政治混乱,外有异族入侵的社会环境之下,李纲以恢复中兴为己任,努力践行自己的社会价值观。李纲出生于儒学之家,他的儒学思想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内省”的功夫,同宋代的许多思想家一样,他将个体的道德修养放在首位,这与其参悟佛学有一定的关系。在经世方面,李纲能够把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融入到现实之中,他力主抗金,关心民生,注重从源头梳理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使他成为一位既能入世,又能出世的“开悟者”。李纲的思想因兼及儒、释、道而成系统,同时,他的思想也因佛学的因素更加缜密。他在习佛方面经历了由自己参悟、学习,到拜访禅师、与禅友探讨的过程;其对佛学的体悟亦经历了一个由己及人、由表入里的过程,在这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李纲的佛学思想逐渐成型,并得出“明心即明法”、“儒佛无二道”的观点,他的佛学思想与儒学紧密相关,并显示出一种实用的特色。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李纲也注意发扬佛学的普世精神。当然,李纲的思想也有保守的一面,这与他自身的知识系统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然而,在宋代三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他能...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李纲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第一节:李纲的生平
第二节:李纲所处的时代背景
第二章 李纲儒学思想
第一节:李纲“仁”的思想
一、何谓“仁”
二、如何求仁
第二节:“道”的含义
一、君臣之道
二、君子顺天之道
第三章 李纲的佛学及其三教融合思想
第一节:李纲学佛的历程
第二节:李纲的禅友
一、禅林道友
二、儒林禅友
第三节:李纲的佛学思想
一、明心即明法
二、儒佛无二道
三、救世思想
第四节、李纲的三教融合思想
第四章 李纲的经世思想
第一节:李纲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李纲的理财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孔颜之乐”中的有无合一境界[J]. 李煌明. 哲学研究. 2009(09)
[2]南宋初年财政困境及其解决——以李纲、吕颐浩、赵鼎三宰相的财政措施为例[J]. 白晓霞. 青海社会科学. 2008(06)
[3]论南宋抗金领袖李纲的闲居词[J]. 姚惠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
[4]李纲诗文创作刍议[J]. 郑淑榕. 龙岩学院学报. 2006(04)
[5]李纲辞赋简论[J]. 许瑶丽.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6]李纲《梁溪词》与豪放词刍议[J]. 张高宽. 文学评论. 2003(02)
[7]李纲与姚平仲劫寨之战[J]. 顾宏义. 军事历史研究. 2002(03)
[8]李纲的纸币兑换思想[J]. 欣士敏. 发展研究. 2002(09)
[9]靖康内讧解析[J]. 张邦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10]宋代士大夫的境遇与士大夫精神[J]. 诸葛忆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01)
硕士论文
[1]李纲诗歌研究[D]. 刘义.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李纲研究[D]. 张丰.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65166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李纲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第一节:李纲的生平
第二节:李纲所处的时代背景
第二章 李纲儒学思想
第一节:李纲“仁”的思想
一、何谓“仁”
二、如何求仁
第二节:“道”的含义
一、君臣之道
二、君子顺天之道
第三章 李纲的佛学及其三教融合思想
第一节:李纲学佛的历程
第二节:李纲的禅友
一、禅林道友
二、儒林禅友
第三节:李纲的佛学思想
一、明心即明法
二、儒佛无二道
三、救世思想
第四节、李纲的三教融合思想
第四章 李纲的经世思想
第一节:李纲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李纲的理财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孔颜之乐”中的有无合一境界[J]. 李煌明. 哲学研究. 2009(09)
[2]南宋初年财政困境及其解决——以李纲、吕颐浩、赵鼎三宰相的财政措施为例[J]. 白晓霞. 青海社会科学. 2008(06)
[3]论南宋抗金领袖李纲的闲居词[J]. 姚惠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
[4]李纲诗文创作刍议[J]. 郑淑榕. 龙岩学院学报. 2006(04)
[5]李纲辞赋简论[J]. 许瑶丽.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6]李纲《梁溪词》与豪放词刍议[J]. 张高宽. 文学评论. 2003(02)
[7]李纲与姚平仲劫寨之战[J]. 顾宏义. 军事历史研究. 2002(03)
[8]李纲的纸币兑换思想[J]. 欣士敏. 发展研究. 2002(09)
[9]靖康内讧解析[J]. 张邦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10]宋代士大夫的境遇与士大夫精神[J]. 诸葛忆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01)
硕士论文
[1]李纲诗歌研究[D]. 刘义.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李纲研究[D]. 张丰.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65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65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