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元儒学思想中的“学”与“教”
发布时间:2021-05-27 09:40
作为民国时期活跃于民间的一位儒学大师,段正元一生都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都在努力宣讲与实践儒家学说。段正元儒学思想中,最能代表其理论核心的就是他自创的“三我”学说。通过“三我”学说的具体阐释,段正元阐发出儒家“克己复礼为仁”之新义。“克己”是担当自己,“复礼”是实践礼,最终达到天地万物公共之“仁”,而实现“仁”的工夫论体系便是“为己之学”,段正元的言说理路是符合王阳明之心性学的,这就是段正元的“学”。同时,儒家尤重视推己及人的过程,这就是“教”的过程,段正元注重“教”与“师道”,所以他所说的儒教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言说的,和“宗教”之教不能完全类比。研究段正元,还要注意贯穿于他学说的特色是平民化乃至世俗化背景,儒家哲理性的思想一旦被一般民众普遍接受就会展现为一种稳定的和原生态的儒学表现形式,这是儒家社会的现实存在状态。这一形态一方面最容易将“天道”等超越性概念神秘化,加之自汉朝以来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形成,并与原有民俗传统结合产生的多姿多彩的三教社会,客观上给人宗教化的印象,这是社会发展形成的结果。但是不能说段正元的学说就是宗教的,儒学性乃是段正元学说的核心。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揭示段正元理论体...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论文背景与目的
第二节 段正元思想的定位
第二章 段正元"三我"理论与"克己复礼为仁"
第一节 "三我"与"克己"辩
第二节 "三我"与"复礼为仁"辩
第三节 人与道
第三章 段正元"儒教"理论
第一节 段正元"教化"之教
第二节 段正元"道一教三"论
第四章 儒教是否是宗教的讨论
第一节 学理层面的争论
第二节 民间儒教的宗教性问题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以天论德看儒家道德的宗教作用[J]. 杨泽波.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3)
[2]“身心合一”之“仁”与儒家德性伦理──郭店竹简“(身心)”字及儒家仁爱的构成[J]. 王中江. 中国哲学史. 2006(01)
[3]"克己复礼"的百年误读与思想真谛[J]. 赵书妍,李振宏. 河北学刊. 2005(02)
[4]本真性与原始儒家“为己之学”[J]. 唐文明. 哲学研究. 2002(05)
[5]孔子何以谓“克己复礼为仁”[J]. 陈玉屏.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0)
[6]儒学:宗教与非宗教之争──一个学术史的检讨[J]. 苗润田,陈燕. 中国哲学史. 1999(01)
[7]段正元与道德学社[J]. 任真. 国学论衡. 1998(00)
[8]儒家思想的宗教性问题(上)[J]. 郑家栋. 孔子研究. 1996(02)
本文编号:3207342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论文背景与目的
第二节 段正元思想的定位
第二章 段正元"三我"理论与"克己复礼为仁"
第一节 "三我"与"克己"辩
第二节 "三我"与"复礼为仁"辩
第三节 人与道
第三章 段正元"儒教"理论
第一节 段正元"教化"之教
第二节 段正元"道一教三"论
第四章 儒教是否是宗教的讨论
第一节 学理层面的争论
第二节 民间儒教的宗教性问题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以天论德看儒家道德的宗教作用[J]. 杨泽波.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3)
[2]“身心合一”之“仁”与儒家德性伦理──郭店竹简“(身心)”字及儒家仁爱的构成[J]. 王中江. 中国哲学史. 2006(01)
[3]"克己复礼"的百年误读与思想真谛[J]. 赵书妍,李振宏. 河北学刊. 2005(02)
[4]本真性与原始儒家“为己之学”[J]. 唐文明. 哲学研究. 2002(05)
[5]孔子何以谓“克己复礼为仁”[J]. 陈玉屏.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0)
[6]儒学:宗教与非宗教之争──一个学术史的检讨[J]. 苗润田,陈燕. 中国哲学史. 1999(01)
[7]段正元与道德学社[J]. 任真. 国学论衡. 1998(00)
[8]儒家思想的宗教性问题(上)[J]. 郑家栋. 孔子研究. 1996(02)
本文编号:3207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07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