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哲学与自然法 ——论康德的批判自然法思想
发布时间:2021-06-10 21:52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康德法律学说的性质。文章以“‘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是自然法学说还是实证法学说”为总论题,涉及自然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纯粹理性批判对于古典自然法的意义、实践理性批判及批判自然法的哲学基础、以及批判自然法的推导方法、具体内容和实现途径等四个分论题。笔者的主要观点是,“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是基于批判哲学的自然法学说。其与以往自然法学说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以对人之理性的彻底批判为前提——纯粹理性批判对人之认识能力的批判和检视,实践理性批判对人之意志能力的批判和检视。这种对于理性能力的充分自觉,既为自然法理论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自信,因为所有的理论信条都源于平实清晰的推理;又限制了人类的妄想,因为批判使人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理性能力的局限。相应地,批判哲学使自然法既摆脱了经验主义方法的谬误,从而避免了来自怀疑论的攻击;又划清了与超验主义的界线,防止其重入宗教神学的歧途。文章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回顾了国内外康德研究的重要文献,重点梳理了与本文论题有关的主要著作和观点。第二章,选取卢梭和洛克作为近代自然法理论的代表,通过分析其认识论、形而上学及自然法学说之间的关系,试图说明近代自然法都或多...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本文的论题
二、主要观点
三、篇章结构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启蒙介绍时期(戊戌变法—“五四”运动)
第二节 传播与融会时期(“五四”运动—1949 年)
一、张铭鼎
二、范寿康
三、陶汇曾
四、郑昕
五、张东荪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至80 年代末期的康德研究
一、叶秀山
二、张世英
三、李泽厚
第四节 90 年代以来的康德研究
一、邓晓芒
二、韩水法
三、陈嘉明
四、罗伯特·约翰逊(Robert Johnson)
五、朱高正
六、阿尔森·古留加的《康德传》
七、奥特弗里德·赫费的《康德——生平著作与影响》
第二章 形而上学与近代自然法
第一节 卢梭的认识论、形而上学和自然法
一、认识论
二、形而上学与道德论
三、道德论与认识论的内在冲突
第二节 洛克的知识论、形而上学和自然法
一、知识论
二、实体观念与“灵魂”、“上帝”
三、能力观念与“自由”
小结 卢梭与洛克自然法理论的共同特点
第三章 纯粹理性批判及其对古典自然法的意义
第一节 知识与判断
一、综合判断与分析判断
二、先天的综合判断和后天的综合判断
第二节 对纯粹数学知识可能性条件的探究及感性认识的规律
一、数学知识的形式特征及其可能性条件
二、纯直观的可能性条件
三、感性认识的规律和“自在之物”概念的引入
第三节 对纯粹自然科学可能性条件的探究及知性认识的规律
一、自然概念的界定
二、经验知识的对象和条件
三、经验知识的体系特征及自然科学如何可能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 对形而上学可能性的探究及理性认识的规律
一、理性认识的特点和纯粹知性概念(范畴)的功能
二、两种知识的划分及形而上学作为科学的可能性
三、三类理念及其各自产生的辩证法
小结 纯粹理性批判对古典自然法的意义
第四章 实践理性批判及自然法的建构方法
第一节 实践理性批判的方法和步骤
第二节 对常识中(普通理性)的道德观念的分析
一、道德与善良意志
二、实践理性的作用在于产生善良意志
第三节 对普通道德哲学中的道德观念的分析
一、经验不能作为义务概念的基础
二、道德与绝对命令
第四节 批判哲学中的道德观念
一、自由概念是解释意志自律的关键
二、意志自由与绝对命令
小结 实践理性批判对自然法的意义
第五章 批判自然法的内容
第一节 法权的形而上学原理在批判哲学体系中的位置及其推导方法
第二节 法权的概念
一、“Recht”的翻译问题
二、法权概念的定义
三、法权概念的几何学描述和法权公设
四、法权概念的性质
五、法与伦理的关系
六、法权概念的分类和自然法权的范围
第三节 私人法权——自然状态下的法律诸原则
一、法权上的“我的”之含义——理性占有概念的导出
二、私人法权的法律公设
三、意志选择的对象——理性占有的对象
四、原始共同占有概念——理性占有的可能性条件
五、理性占有概念在经验对象上的运用
第四节 公共法权(一)——国家法权及其法律原则
一、自然状态与公民状态
二、社会契约概念的性质——国家的起源
三、社会契约理念之下的公民——理想国家中公民的法律属性
四、社会契约理念之下的国家权力及其性质——理想国家的权力构成及其性质
五、社会契约理念所决定的国家的形式——纯粹的共和国
六、刑罚权的根据与原则
第五节 公共法权(二)——国际法权及其法律原则
一、准备战争的法权及其原则
二、战争中的法权及其原则
三、战争之后的法权及其原则
四、和平法权及其原则
五、反对一个不义之敌的法权
六、永久和平原则及国家联合体
第六节 公共法权(三)——世界公民的法权及其法律原则
第七节 自然法实现的途径
一、人类的历史可以看作是大自然目的实现的历史
二、自然权利实现的途径
总论 康德对自然法的拯救
一、批判哲学为自然法提供了新的哲学基础
二、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是一个自然法的体系
三、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是一种理性范围内的法治信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康德先验哲学的作用和意义[J]. 李蜀人. 山东社会科学. 2005(11)
[2]法的发展应关注人性塑造[J]. 张敏,王俊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3]伦理学的基础与善的原则——从休谟、康德到布伦塔诺[J]. 郝亿春.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4]康德、牟宗三对自由意志的解读歧异及中西人性论比较的伪公度性[J]. 杨顺利. 孔子研究. 2005(05)
[5]康德的“先验”与“超验”之辨[J]. 邓晓芒.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6]康德视野中对人权与对物权的区分[J]. 金可可. 云南社会科学. 2005(04)
[7]康德法哲学的权利伦理视域与法治理想[J]. 陈义平. 现代法学. 2005(03)
[8]法律与道德——历史法学派与哲理法学派的视角[J]. 庞德,邓正来.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5(03)
[9]“成人”的哲学——邓晓芒教授访谈[J]. 邓晓芒,欣文. 学术月刊. 2005(05)
[10]回到道德现象本身——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论证方法初探[J]. 张会永. 伦理学研究. 2005(03)
本文编号:3223160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本文的论题
二、主要观点
三、篇章结构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启蒙介绍时期(戊戌变法—“五四”运动)
第二节 传播与融会时期(“五四”运动—1949 年)
一、张铭鼎
二、范寿康
三、陶汇曾
四、郑昕
五、张东荪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至80 年代末期的康德研究
一、叶秀山
二、张世英
三、李泽厚
第四节 90 年代以来的康德研究
一、邓晓芒
二、韩水法
三、陈嘉明
四、罗伯特·约翰逊(Robert Johnson)
五、朱高正
六、阿尔森·古留加的《康德传》
七、奥特弗里德·赫费的《康德——生平著作与影响》
第二章 形而上学与近代自然法
第一节 卢梭的认识论、形而上学和自然法
一、认识论
二、形而上学与道德论
三、道德论与认识论的内在冲突
第二节 洛克的知识论、形而上学和自然法
一、知识论
二、实体观念与“灵魂”、“上帝”
三、能力观念与“自由”
小结 卢梭与洛克自然法理论的共同特点
第三章 纯粹理性批判及其对古典自然法的意义
第一节 知识与判断
一、综合判断与分析判断
二、先天的综合判断和后天的综合判断
第二节 对纯粹数学知识可能性条件的探究及感性认识的规律
一、数学知识的形式特征及其可能性条件
二、纯直观的可能性条件
三、感性认识的规律和“自在之物”概念的引入
第三节 对纯粹自然科学可能性条件的探究及知性认识的规律
一、自然概念的界定
二、经验知识的对象和条件
三、经验知识的体系特征及自然科学如何可能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 对形而上学可能性的探究及理性认识的规律
一、理性认识的特点和纯粹知性概念(范畴)的功能
二、两种知识的划分及形而上学作为科学的可能性
三、三类理念及其各自产生的辩证法
小结 纯粹理性批判对古典自然法的意义
第四章 实践理性批判及自然法的建构方法
第一节 实践理性批判的方法和步骤
第二节 对常识中(普通理性)的道德观念的分析
一、道德与善良意志
二、实践理性的作用在于产生善良意志
第三节 对普通道德哲学中的道德观念的分析
一、经验不能作为义务概念的基础
二、道德与绝对命令
第四节 批判哲学中的道德观念
一、自由概念是解释意志自律的关键
二、意志自由与绝对命令
小结 实践理性批判对自然法的意义
第五章 批判自然法的内容
第一节 法权的形而上学原理在批判哲学体系中的位置及其推导方法
第二节 法权的概念
一、“Recht”的翻译问题
二、法权概念的定义
三、法权概念的几何学描述和法权公设
四、法权概念的性质
五、法与伦理的关系
六、法权概念的分类和自然法权的范围
第三节 私人法权——自然状态下的法律诸原则
一、法权上的“我的”之含义——理性占有概念的导出
二、私人法权的法律公设
三、意志选择的对象——理性占有的对象
四、原始共同占有概念——理性占有的可能性条件
五、理性占有概念在经验对象上的运用
第四节 公共法权(一)——国家法权及其法律原则
一、自然状态与公民状态
二、社会契约概念的性质——国家的起源
三、社会契约理念之下的公民——理想国家中公民的法律属性
四、社会契约理念之下的国家权力及其性质——理想国家的权力构成及其性质
五、社会契约理念所决定的国家的形式——纯粹的共和国
六、刑罚权的根据与原则
第五节 公共法权(二)——国际法权及其法律原则
一、准备战争的法权及其原则
二、战争中的法权及其原则
三、战争之后的法权及其原则
四、和平法权及其原则
五、反对一个不义之敌的法权
六、永久和平原则及国家联合体
第六节 公共法权(三)——世界公民的法权及其法律原则
第七节 自然法实现的途径
一、人类的历史可以看作是大自然目的实现的历史
二、自然权利实现的途径
总论 康德对自然法的拯救
一、批判哲学为自然法提供了新的哲学基础
二、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是一个自然法的体系
三、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是一种理性范围内的法治信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康德先验哲学的作用和意义[J]. 李蜀人. 山东社会科学. 2005(11)
[2]法的发展应关注人性塑造[J]. 张敏,王俊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3]伦理学的基础与善的原则——从休谟、康德到布伦塔诺[J]. 郝亿春.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4]康德、牟宗三对自由意志的解读歧异及中西人性论比较的伪公度性[J]. 杨顺利. 孔子研究. 2005(05)
[5]康德的“先验”与“超验”之辨[J]. 邓晓芒.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6]康德视野中对人权与对物权的区分[J]. 金可可. 云南社会科学. 2005(04)
[7]康德法哲学的权利伦理视域与法治理想[J]. 陈义平. 现代法学. 2005(03)
[8]法律与道德——历史法学派与哲理法学派的视角[J]. 庞德,邓正来.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5(03)
[9]“成人”的哲学——邓晓芒教授访谈[J]. 邓晓芒,欣文. 学术月刊. 2005(05)
[10]回到道德现象本身——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论证方法初探[J]. 张会永. 伦理学研究. 2005(03)
本文编号:3223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2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