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魏荔彤易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1 22:26
  魏荔彤是清代理学家,易学家,著有《大易通解》。魏荔彤的易学思想归宗于程朱,解《易》“务期义理根于象数,辞传本乎卦爻。”他以“与心相融会而得其通”为宗旨,以义理与象数、辞传与卦爻的统一为原则,主张解易应以《易经》本具的卦爻辞传为根本,由象数推演义理,据卦爻象数阐释辞传。在《周易》性质问题上,他主本卜筮以立教,承认《易》卜筮之书之本来面目,认为《易》正是通过卜筮发挥其“通志定业断疑”的作用的。通过对其思想的阐释,我们认为魏荔彤以卜筮之所以灵验之最终依据在于《易》“无事无物之理不备”,以卜筮判定吉凶之最终依据在于象辞之中所蕴含的义理,而非别有所谓神明。可以说,魏氏之对卜筮的重视与其说在于其趋吉避凶的实际效果,毋宁说在于其所运用的取象比类、推象求理的方法。他之所谓卜筮,是在通晓《易》的整体结构、各卦含义的基础上,将自身的切实处境带入其中并加以思考。这种卜筮观,仍是以义理为主的,是对儒家理性主义传统的继承。在经传关系问题上,魏荔彤以《易传》为孔子所作,传之释经并非单纯的阐释,而是诠解中又有发挥、引申、创造。可以说他已注意到了《易经》与《易传》思想上的不同,但囿于儒学的传统观念,未能继续深入地探讨...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生平与时代
    (一) 时代背景
    (二) 家学渊源
二、《周易》性质观
    (一) 本卜筮以立教
    (二) 理气皆蕴于易
    (三) "易言天道尽在人事"
    (四) "易为君子谋必兼为小人谋"
三、经传关系:拟议成变化、籍释集大成
    (一) 《易经》与《易传》:传本于经、补经之未及
    (二) 《易传》内部:"十翼传皆另申一义"
    (三) 《易传》与历代易说:以《易传》为本
四、象数与义理关系:"舍象数则无从知义理"
    (一) 象数为体:道理即在象数中
    (二) 义理为用:求通乎义理
五、解易思想与体例
    (一) 并观贞悔卦
    (二) "论卦必明其根乾根坤"
    (三) 论继卦
六、易学中的哲学思想
    (一) "因器求道"的道器观
    (二) "阴阳并重"的气化论
        1、天道层面
        2、人事层面
    (三) "气化见心"的心性论
    (四) "极深研几"的工夫论
        1、极深研几
        2、观于易之取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初名臣魏裔介的为诗之道[J]. 张坛茹.  青年文学家. 2010(01)
[2]论魏裔介的复性之学[J]. 王胜军.  贵州社会科学. 2009(07)
[3]学术史与思想史关系的讨论及其反思[J]. 刘曙光.  云梦学刊. 2006(04)
[4]哲学史与思想史关系的重构以及思想史空间的拓展——李锦全先生的有关思考及其启示[J]. 李维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5]回到历史场景:从宋人两个说法看哲学史与思想史之分野[J]. 葛兆光.  河北学刊. 2004(04)
[6]魏裔介[J]. 刘水云.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7]中国学术的界说、演替和创新——兼论中国学术史与思想史、哲学史的分殊[J]. 张立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01)
[8]魏裔介的道统论[J]. 潘志锋.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9]清初名臣魏裔介[J]. 王秀彦.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00(01)
[10]魏裔介及其家族墓志综考[J]. 李建丽,史云征,李振奇.  文物春秋. 1996(04)

硕士论文
[1]魏裔介生平与著作研究[D]. 齐仁达.复旦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25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25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d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