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敬天格物 ——《考工记》和《天工开物》中的传统造物活动

发布时间:2021-06-13 00:07
  中国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传统造物活动作为这一过程的推动者备受瞩目。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造物活动强调人与自然、人工与天工的和谐共鸣,对这一理想境界的孜孜追求,使传统造物活动形成了“敬天格物”的造物观念。本文以《考工记》和《天工开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造物活动的考察,思考中国古代造物观念和造物方式的内在关系。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概述研究对象和学术史;第二章从“天命”和“天道”思想的形成过程,考察先秦时期的“敬天”观念;第三章分析《考工记》中“敬天”观念的五种表现形式;第四章梳理宋明时期“格物致知”思想内涵的衍变:最后一章从阴阳、五行和感应论三种中国传统的“格物之法”为切入点,考察《天工开物》中“格物”观念对造物方式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零章 概述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敬天”观念
    第一节 “运命之天”——天命
    第二节 “义理之天”——天道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考工记》中的“敬天之术”
    第一节 造物中的“天象”
    第二节 造物中的“天数”
    第三节 “天时”的观念与造物时机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宋明时期的“格物”思想
    第一节 “格物”之意
    第二节 “格物”之用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天工开物》中的“格物之法”
    第一节 “阴阳”理论与物性的对立和转化
    第二节 “五行”模式与造物中的物性生克
    第三节 “感应论”与造物中的同类相感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天”观念与知识的关系[J]. 吾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2]阴阳五行合流新探[J]. 潘俊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3]陶寺观象台与考古天文学[J]. 武家璧.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05)
[4]中国古代弓箭制作文献解析[J]. 仪德刚.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7(06)
[5]史前玉璧源流、功能考[J]. 郑建明.  华夏考古. 2007(01)
[6]略论戴震《考工记图》的编绘及其影响[J]. 张言梦.  新美术. 2006(06)
[7]山西襄汾陶寺城址天文观测遗迹功能讨论[J]. 江晓原,陈晓中,伊世同,孙小淳,李东生,王玉民,席泽宗,殷玮璋,刘次沅,陈美东,徐凤仙,李勇,周晓陆,任式楠,赵瑞民,武家璧,张培瑜,王巍.  考古. 2006(11)
[8]山西襄汾陶寺城址2002年发掘报告[J]. 严志斌,何驽.  考古学报. 2005(03)
[9]北京“聚元号”弓箭制作方法的调查[J]. 仪德刚,张柏春.  中国科技史料. 2003(04)
[10]《考工记》中轮之检验新探[J]. 戴吾三.  中国科技史料. 2000(02)

博士论文
[1]汉至清代《考工记》研究和注释史述论稿[D]. 张言梦.南京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试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主要特征[D]. 崔娟娟.山西大学 2012
[2]《考工记》设计思想研究[D]. 孙洪伟.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考工记》服饰工艺理论研究[D]. 刘明玉.武汉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26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26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9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