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1-06-22 09:5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本书鼓舞了许多青年投身革命,这本书就是艾思奇所作的《大众哲学》。从1934年到1948年,《大众哲学》总共印刷发行了32版,创造了中国哲学读物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今天,重温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研究它的文本结构及特色,探析它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大众哲学》的创作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对艾思奇的启蒙熏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艾思奇的影响。留学经历为艾思奇写作《大众哲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上海工作的经历更是直接促成了《大众哲学》的写作。《大众哲学》有其独特的文本结构和特色,它用举例说明的写作形式、日常谈话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写作内容深刻解释了许多哲学知识。《大众哲学》在中国历史上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山之作;它是哲学写作通俗化的榜样;它启迪许多青年走上革命救国道路,并在国统区有力回击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成为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艾思奇也凭借《大众哲学》受到我党的关注,被邀请来到延安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奠定了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领域第一人的历史地位。《大众哲学》出版至今已...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大众哲学》的创作
    1.1 《大众哲学》的创作背景
        1.1.1 家庭环境的启蒙熏陶
        1.1.2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1.3 严峻革命形势的迫切需求
    1.2 《大众哲学》的创作过程
        1.2.1 中学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探
        1.2.2 日本留学期间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接触
        1.2.3 上海工作期间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
2 《大众哲学》的文本结构与特色
    2.1 《大众哲学》的文本结构
        2.1.1 “破除哲学的神秘感”并“揭示哲学真面目”
        2.1.2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两大阵营”
        2.1.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及“真理论”
        2.1.4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与“世界观”
    2.2 《大众哲学》的文本特色
        2.2.1 举例说明的写作形式
        2.2.2 日常谈话的表达方式
        2.2.3 通俗易懂的写作内容
3 《大众哲学》的历史地位
    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山之作
    3.2 哲学写作通俗化的榜样
    3.3 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
    3.4 艾思奇历史地位的奠基石
4 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当代价值
    4.1 《大众哲学》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意义
        4.1.1 以史为鉴坚持基本立场不动摇
        4.1.2 以史为师开创理论研究新境界
    4.2 《大众哲学》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启示
        4.2.1 提高哲学队伍的理论素质
        4.2.2 注重哲学读物的出版普及
        4.2.3 推进工作方法的丰富多样
        4.2.4 保持时代问题的敏锐触觉
        4.2.5 永葆哲学理论的草根情怀
        4.2.6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J]. 银福禄.  理论研究. 2010(05)
[2]艾思奇“干烧大饼”的启示[J]. 徐振华.  红广角. 2010(09)
[3]艾思奇早期思想的三种生命姿态[J]. 柴毅龙.  云南社会科学. 2010(05)
[4]大众哲学家艾思奇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生[J]. 苗体君.  党史博采(纪实). 2010(03)
[5]简论艾思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J]. 李萍.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6]艾思奇哲学的基本方向及当代启示[J]. 李朝清.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9(01)
[7]毛泽东读书批注中的重要哲学思想[J]. 尚庆飞,林荫.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8]《大众哲学》的历史定位[J]. 谢本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9]有关艾思奇同志的二三事[J]. 陈涌.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2(03)
[10]读书生活出版社的创办[J]. 刘大明,范用.  出版史料. 2001(01)

硕士论文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D]. 张倩.陕西师范大学 2011
[2]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研究[D]. 张慧霞.陕西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42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42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0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