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社会构建中对人的需要的合理引导
发布时间:2021-06-24 03:25
人的需要是关乎到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关于人的需要问题也一直是古往今来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及哲学家等人文学者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也对人的需要问题作过深刻而重要的论述。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的需要的内容、结构及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需要较之前的历史时期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及时有效地合理引导人的需要显得非常重要而又紧迫了。当前,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明确方针。我认为,既然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就要重视人的需要、人的权益和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就要重视和研究人的需要,特别是在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的人的合理需要,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合理引导人的需要,使人们的需要能够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就成为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本文从需要的概念入手,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为基础,用历...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论文主要框架
2 需要问题概述
2.1 需要概念的一般论述
2.1.1 需要概念的提出
2.1.2 需要概念的基本界定
2.2 需要的层次,分类
2.2.1 需要的层次划分
2.2.2 需要的内容分类
2.3 合理需要的基本规定
2.3.1 合理需要的实质内涵
2.3.2 合理需要的基本特征
3 当前人的需要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当前人的需要的现实状况
3.1.1 需要的物欲化倾向
3.1.2 需要的单一化或者平面化倾向
3.1.3 消费的畸形化倾向
3.1.4 社会转型时期人的需要的价值嬗变
3.2 从现实矛盾分析人的需要失衡的根源
3.2.1 社会因素
3.2.2 个体因素
4 引导人的需要合理化的实现途径
4.1 建立合理的需要满足方式
4.1.1 提出和倡导合理的需要满足方式的原因
4.1.2 全面实现合理的需要满足方式的含义
4.2 积极协调不同层次的需要
4.2.1 大力优化主体结构,提高主体素质
4.2.2 需要与劳动自主结合,建立需要与劳动的正比关系
4.2.3 注意在各层次需要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4.2.4 实现需要的引导转移
4.2.5 建立起需要的宏观调控机制,调节需要与生产之间的关系
4.3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协调好不同内容的各种需要
4.4 消除需要的物化现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4.1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4.4.2 完善、优化人的社会关系
4.4.3 协调、控制人的需要与活动
4.4.4 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246266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论文主要框架
2 需要问题概述
2.1 需要概念的一般论述
2.1.1 需要概念的提出
2.1.2 需要概念的基本界定
2.2 需要的层次,分类
2.2.1 需要的层次划分
2.2.2 需要的内容分类
2.3 合理需要的基本规定
2.3.1 合理需要的实质内涵
2.3.2 合理需要的基本特征
3 当前人的需要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当前人的需要的现实状况
3.1.1 需要的物欲化倾向
3.1.2 需要的单一化或者平面化倾向
3.1.3 消费的畸形化倾向
3.1.4 社会转型时期人的需要的价值嬗变
3.2 从现实矛盾分析人的需要失衡的根源
3.2.1 社会因素
3.2.2 个体因素
4 引导人的需要合理化的实现途径
4.1 建立合理的需要满足方式
4.1.1 提出和倡导合理的需要满足方式的原因
4.1.2 全面实现合理的需要满足方式的含义
4.2 积极协调不同层次的需要
4.2.1 大力优化主体结构,提高主体素质
4.2.2 需要与劳动自主结合,建立需要与劳动的正比关系
4.2.3 注意在各层次需要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4.2.4 实现需要的引导转移
4.2.5 建立起需要的宏观调控机制,调节需要与生产之间的关系
4.3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协调好不同内容的各种需要
4.4 消除需要的物化现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4.1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4.4.2 完善、优化人的社会关系
4.4.3 协调、控制人的需要与活动
4.4.4 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246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46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