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心性 ——王阳明哲学的政治向度
发布时间:2021-06-26 03:10
王阳明哲学一般被视为心性之学,以心性问题为其讨论的主要论题,而本文要追问的是,在以心性为主要特质的阳明哲学里政治是否可能?如果阳明哲学蕴涵着政治的向度,那么这一政治的向度又是如何呈现的?全文就是围绕着上述问题而展开论述。 王阳明作为一位哲学家,不是一个沉溺在个我心性中的空谈之士,而是一个对家国天下、现实政治饱含深切关怀的政治哲人。在王阳明一生的主要事业中,都浸润着强烈的政治关怀。他一生的事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方面:为学、为政和为教。在为学上,他极力讲明心学以挑战当时趋于僵化的学术正统——朱子学;在为政上,他多次融入现实政治,为巩固明王朝的统治和维护当时社会的政治秩序而殚精竭虑;在为教上,他开门授徒,讲学一方,并创办众多书院,以自己独创的学说教化天下,改善风俗。 除了对现实政治积极关注和参与之外,王阳明还在其哲学学说里勾画着理想社会的图式。在王阳明的理想政治图景中,以“万物一体”为良好的人间秩序,以“三代之治”为理想的政治模式,同时还以“满街人都是圣人”来表达其对理想社会成员的期望。阳明这一理想政治图景,包含着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同时也反映出阳明哲学在政治向度上的超越性一...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一、基本问题的提出
二、“政治向度”的理解
三、全文脉络的呈现
四、研究方法的说明
第一章 王阳明的政治关怀
一、为学——挑战朱学正统
二、为政——维系统治秩序
三、为教——教化社会风俗
四、小结
第二章 万物一体与三代之治
一、万物一体:形上致思路径下的人间秩序
二、三代之治的理想社会
三、“满街人都是圣人”
四、阳明理想政治学说的继承和发挥
五、小结
第三章 治世与治心
一、儒家政治哲学的双重进路
二、尽心与治平
三、心即理、心上用功与政治正当性
四、治心的意义
五、小结
第四章 良知与政治
一、良知作为准则
二、良知学说的理想政治效用
三、良知学说与近代政治精神
四、小结
第五章 阳明哲学政治向度的历史回应
一、王艮和李贽对阳明哲学政治向度的发挥
二、以心挽劫:化治世为治心的近代思想呼应
三、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架构及现代价值[J]. 贾红莲. 中国哲学史. 2004(02)
[2]儒家政治哲学的多重面向——以孟子为中心的思考[J]. 杨国荣. 浙江学刊. 2002(05)
[3]论王阳明与贵州少数民族[J]. 王路平. 孔子研究. 2000(06)
[4]为圣人祛魅──王阳明圣人阐释的“非神话化”特征[J]. 方旭东. 中国哲学史. 2000(02)
[5]以良知为圣──心学视野中的圣人[J]. 方旭东. 孔子研究. 2000(02)
[6]王阳明的破山中贼与破心中贼[J]. 李明德. 孔子研究. 1995(03)
[7]王守仁的心学思想与他的乡约模式[J]. 曹国庆. 社会科学战线. 1994(06)
[8]万化根源在良知——阳明心学论纲[J]. 吴光. 孔子研究. 1993(03)
[9]试论阳明心学的历史作用[J]. 张显清. 孔子研究. 1990(02)
[10]王学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先导作用[J]. 魏常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1)
本文编号:3250509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一、基本问题的提出
二、“政治向度”的理解
三、全文脉络的呈现
四、研究方法的说明
第一章 王阳明的政治关怀
一、为学——挑战朱学正统
二、为政——维系统治秩序
三、为教——教化社会风俗
四、小结
第二章 万物一体与三代之治
一、万物一体:形上致思路径下的人间秩序
二、三代之治的理想社会
三、“满街人都是圣人”
四、阳明理想政治学说的继承和发挥
五、小结
第三章 治世与治心
一、儒家政治哲学的双重进路
二、尽心与治平
三、心即理、心上用功与政治正当性
四、治心的意义
五、小结
第四章 良知与政治
一、良知作为准则
二、良知学说的理想政治效用
三、良知学说与近代政治精神
四、小结
第五章 阳明哲学政治向度的历史回应
一、王艮和李贽对阳明哲学政治向度的发挥
二、以心挽劫:化治世为治心的近代思想呼应
三、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架构及现代价值[J]. 贾红莲. 中国哲学史. 2004(02)
[2]儒家政治哲学的多重面向——以孟子为中心的思考[J]. 杨国荣. 浙江学刊. 2002(05)
[3]论王阳明与贵州少数民族[J]. 王路平. 孔子研究. 2000(06)
[4]为圣人祛魅──王阳明圣人阐释的“非神话化”特征[J]. 方旭东. 中国哲学史. 2000(02)
[5]以良知为圣──心学视野中的圣人[J]. 方旭东. 孔子研究. 2000(02)
[6]王阳明的破山中贼与破心中贼[J]. 李明德. 孔子研究. 1995(03)
[7]王守仁的心学思想与他的乡约模式[J]. 曹国庆. 社会科学战线. 1994(06)
[8]万化根源在良知——阳明心学论纲[J]. 吴光. 孔子研究. 1993(03)
[9]试论阳明心学的历史作用[J]. 张显清. 孔子研究. 1990(02)
[10]王学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先导作用[J]. 魏常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1)
本文编号:3250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50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