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理解——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解释学重建

发布时间:2021-06-27 12:53
  解释学是以对文本的理解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解释学转向成为哲学解释学。哲学解释学在对传统解释学的批评中深刻地揭示了理解的历史性与相对性,但同时也由否定理解的客观性而走向相对主义,从根本上使得解释学发生了严重的危机。因此,文本提出应该从人们的理解实践出发,批判继承前人的解释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建科学的解释学理论: 第一章,解释学的发展与重建。通过回顾解释学发展的历史,指出了传统解释学向哲学解释学的转换过程及其实质,当解释学转变成为研究历史的哲学解释学之后,在哲学解释学的视野中审视文本理解问题,便产生了解释学理论的危机,从而指出重建解释学的必要性。重建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重建,而不是把马克思本人的理论理解为解释学。 第二章,解释学的研究对象。解释学的研究对象是理解,理解是对文本的理解,而不是对历史或存在的理解(认识)。历史实在不能被看作文本,对文本的理解与对历史的认识是不同的,因此解释学与哲学是不同的,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是有界限的。解释学的哲学化带来了理解的相对主义,而哲学的解释学化是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前提的。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应该进行合理的划界。在...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解释学的发展与重建
    第一节 解释学的起源
    第二节 解释学的形成
    第三节 解释学的转向
    第四节 解释学的马克思主义重建
第二章 解释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理解的自我反思
    第二节 解释学与哲学
    第三节 解释学的合理界限
    第四节 解释学的界定
第三章 理解的对象
    第一节 文本
    第二节 文本意义
    第三节 文本意义的客观性
第四章 理解的有效性
    第一节 文本意义的可知性
    第二节 理解的标准
第五章 理解的条件
    第一节 前见
    第二节 间距
    第三节 解释学循环
    第四节 语言
第六章 理解的性质
    第一节 绝对主义及其批判
    第二节 相对主义及其批判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释学哲学化的缘起——狄尔泰与解释学的转向[J]. 陈海飞.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2]解释学的越界与哲学的退缩和唯心主义化——解释学哲学化与哲学解释学化之历史意义评价[J]. 王金福,陈海飞.  苏州大学学报. 2004(01)
[3]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解释学问题[J]. 王金福,陈海飞.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4)
[4]“回到马克思”与“让马克思走入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目的的解释学思考[J]. 王金福.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2(01)
[5]马克思哲学文本:“回到”抑或“重读”?——从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观点看[J]. 朱宝信.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6]论现代哲学解释学的非相对主义性质[J]. 朱宝信.  唯实. 2001(11)
[7]回顾与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探索[J]. 潘德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4)
[8]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解释学反思[J]. 王金福.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1(04)
[9]论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现代之维[J]. 金惠敏.  文学评论. 2001(06)
[10]马克思的权力诠释学及其当代意义[J]. 俞吾金.  天津社会科学. 2001(05)



本文编号:3252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52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d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