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言意思想与体用论之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3 03:58
“言意之辨”是王弼思想中一个颇具争议的论题。过去的研究常常将它作为正始玄学的议题之一,并追溯至汉末因识鉴、品评人物而流行的“辩名析理”之学。此一思想史的研究进路为探讨王弼思想中的“言意之辨”提供了一个历史的背景,但“背景”与“思想”之间的衔接往往不甚明了。与此不同,本文在顾及并试图展开这个思想史背景的同时,着眼于从王弼本人思想体系的内在脉络来考察其言意思想的形成及内涵。王弼通过删减、合并改造了《老子》之“无”与“道”的涵义,提出了一个无形无状、不可言说的作为本体的“无”的观念。由于对“无”的阐发总是陷于“言必及有”的困境,因而需要寻求一种能够真切地发现、贴近“无”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体无”。结合王弼对《系辞上》“大衍之数”的解释我们发现,作为本体的“无”并非与万有同处经验层面,也不能于万有之外寻找一个独立的“无”。而“言必及有”的困境说明我们不能用语言申说“无”,只能依循本体的包容、自然之性随顺世间万有的变化流行,即万有而不离体,在对万有的接纳与使用中领会本体的意义与价值。而由于万有通常以“象”的形式向我们呈现,故把握万有便具有两条进路,一是观象而得意,二是观象而成言,即“象—意”与...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及本文之构思
一 研究综述
二 本文的构思与写法
第二章 “言意之辨”的历史背景
一 言意问题的雏形
二 才性的言说困境——以《人物志》为考察对象
1 《人物志》中隐含的玄妙思想
2 辩名析理,言及玄远
第三章 王弼言意思想的哲学动机: 本体的言说困境
一 王弼注释工作的先后顺序推测: 《老子》《论语》《周易》
二 王弼的言意思想: 得意忘象,得象忘言
三 不言之教——“援道入无”与“圣人无为”
1 王弼之“无”的“道性”
2 圣人不言与无为之旨
四 说“无”的困境——兼论语言的根本优越性
第四章 王弼的化解之道: 体用一如
一 “无”如何存在?——“体用一如”
二 “体无”的发生与衍生
三 从“象”出发的两个指向——“言”与“意”
第五章 王弼言意思想的发挥与运用: 《周易注》与《周易略例》
一 《周易注》与《周易略例》中的言意思想
二 从作者到读者: “意—象—言”与“言—象—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261821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及本文之构思
一 研究综述
二 本文的构思与写法
第二章 “言意之辨”的历史背景
一 言意问题的雏形
二 才性的言说困境——以《人物志》为考察对象
1 《人物志》中隐含的玄妙思想
2 辩名析理,言及玄远
第三章 王弼言意思想的哲学动机: 本体的言说困境
一 王弼注释工作的先后顺序推测: 《老子》《论语》《周易》
二 王弼的言意思想: 得意忘象,得象忘言
三 不言之教——“援道入无”与“圣人无为”
1 王弼之“无”的“道性”
2 圣人不言与无为之旨
四 说“无”的困境——兼论语言的根本优越性
第四章 王弼的化解之道: 体用一如
一 “无”如何存在?——“体用一如”
二 “体无”的发生与衍生
三 从“象”出发的两个指向——“言”与“意”
第五章 王弼言意思想的发挥与运用: 《周易注》与《周易略例》
一 《周易注》与《周易略例》中的言意思想
二 从作者到读者: “意—象—言”与“言—象—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261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6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