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道德哲学中的智性难题
发布时间:2021-07-22 00:58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传统上,对于孟子道德哲学的看法是比较一致并且清楚的。即认为,孟子的道德哲学乃是建立在一种先天性善论与道德本心的基础之上的。而仁义之类的美德,则可以算作是道德本心的内在生发之物。因之,对于以上这段引文的理解也就非常清楚了,即:孟子通过仁义内在于人心的这一点,表明了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而独有的那种道德特质。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来考察孟子这段关于人禽之辨的论述,就会发现在对其的那种传统的阐释中,会引申出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显然,孟子对于道德本心的揭示,其关键就是表明,人在其先天上就具有与禽兽不同的“仁性”。这使得人的行为能不单纯以本能以及功利为动机,而是以道德为动机。为了表明这一点,孟子使用了“人禽之辨”的方法,也就是论证了在人的行为中所先天带有的道德因子。这也是本文的立论起点。笔者发现,在孟子的只以“仁性”明辨人禽的过程中,却有意忽略了,一般常识以及理论意义上的一个能够区分人禽的重要特质一一“智性”,也就是人类的理智认识能力。通过对于儒家思想背景的分析,本文发现,孟子对于墨家以“智性”区分人...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人禽之辨所引出的若干仁智关系进路
1.1 “禽兽”墨子的人禽之辨进路
1.2 孟子之“人”(仁)概念及其批墨之合法性
1.3 孔孟在“智性,,概念上的思想分歧
第二章 “智”与“仁”在孟子道德哲学中的关系
2.1 孟子对于“智性,,的定位
2.2 孟子“仁智’,关系中的发生学问题
第三章 圣人一一先得我心之同然耳
3.1 尧舜对于“仁性,,在智性层面上的先觉与存护
3.2 孔子之“智圣”对于“仁性”在绝对意义上所作的担保二
第四章:结论
4.1 孟子的“智性”定位及其对发生问题的解决所进一步所引出的若干问题
4.2 孟子道德哲学所引出的智性难题对于后世儒家思想的影响
4.3 对智性难题的试探性回答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296119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人禽之辨所引出的若干仁智关系进路
1.1 “禽兽”墨子的人禽之辨进路
1.2 孟子之“人”(仁)概念及其批墨之合法性
1.3 孔孟在“智性,,概念上的思想分歧
第二章 “智”与“仁”在孟子道德哲学中的关系
2.1 孟子对于“智性,,的定位
2.2 孟子“仁智’,关系中的发生学问题
第三章 圣人一一先得我心之同然耳
3.1 尧舜对于“仁性,,在智性层面上的先觉与存护
3.2 孔子之“智圣”对于“仁性”在绝对意义上所作的担保二
第四章:结论
4.1 孟子的“智性”定位及其对发生问题的解决所进一步所引出的若干问题
4.2 孟子道德哲学所引出的智性难题对于后世儒家思想的影响
4.3 对智性难题的试探性回答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296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96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