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柏拉图求善之路与孟子体善之路

发布时间:2021-07-27 17:24
  柏拉图和孟子共同关注善的问题。本研究由此问题切入,分析二者在处理路径上的差异,并进而揭示这两种进路对中西哲学史的不同影响。论文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方法论与基本结构。第二章从柏拉图的真理情结出发,追踪柏拉图的求善之路。我们认为,真理情结是柏拉图求善活动的根本动力,他的求善之路因而可以表达为:认识真正的善。真正的善即真理;柏拉图把求善问题转化成为真理认识论问题。作为解决途径,柏拉图反对在信念中接受某些个人或公共的善观念,而是要求生存者依靠自己的理性去认识真正的善。“洞穴比喻”充分表达了柏拉图的真理情结,其中的“灵魂转向”的提法实为理性认识论的关键所在。作为对比第三章依据《孟子》文本,梳理孟子对“善”的问题的处理。我们从孟子对善的定义出发,展示了性善论的基本论证。研究指出:孟子的体善之路以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中心关注点,以义作为最高指称的善,在这其中又十分注重诚这种生存冲动。在研究中,我们区分了孟子性善论中的本善、向善、致善,并指出三者统一是儒家工夫论的特征所在。结语是生存即善。柏拉图和孟子都关注了相同的问题但是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式,柏拉图引导的西方哲学走向了认识论,孟子所在的中国哲学...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柏拉图和孟子论“善”
    第一节 中西“善”概念比较的合法性和可能性
    第二节 比较的基本方法及原则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柏拉图真理情结下的求善之路
    第一节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
    第二节 真理情结的显现
    第三节 善的分类——个人的善,公共的善,真正的善
    第四节 最后的追问,我们可不可以达到真正的善
第三章 孟子的体善之路
    第一节 何种意义上的性本善,向善
    第二节 性善论的基本论证——性本善以及性向善
    第三节 何以致善
    第四节 结语:生存即善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巴门尼德的■στιν:本源论语境中的“它是”[J]. 谢文郁.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2]《中庸》君子论:困境和出路[J]. 谢文郁.  文史哲. 2011(04)
[3]孟子“道性善”的内在理路及其思想意义[J]. 梁涛.  哲学研究. 2009(07)
[4]信仰和理性:一种认识论的分析[J]. 谢文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5]孟子性善论的多维解读[J]. 赵法生.  孔子研究. 2007(06)
[6]关于“四宗罪”的评析与比较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 牟博,储昭华,金兰.  世界哲学. 2007(01)
[7]孟子性善论新探[J]. 张鹏伟,郭齐勇.  齐鲁学刊. 2006(04)
[8]论“可欲之谓善”[J]. 李景林.  人文杂志. 2006(01)
[9]寻找善的定义:“义利之辨”和“因信称义”[J]. 谢文郁.  世界哲学. 2005(04)
[10]“大哲学”的观念和比较哲学的方法——访赵敦华教授[J].   哲学动态. 1999(01)

硕士论文
[1]孟子性善说的理论重构[D]. 张盛林.兰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06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06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b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