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实践视域下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与中国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1-07-30 23:13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改造、利用自然,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人类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社会财富急剧膨胀。但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自然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全球生物圈濒临瓦解。因此,当务之急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生产劳动为媒介,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建立了科学的人化自然观。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的。人依赖自然界而生存,但人并不像动物那样简单地依赖自然界,而是通过他所从事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实践改造自然界,从而使自然界人化,成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存在形式。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也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重要理论特征。从实践出发考察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超越旧自然观的关键所在。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西方历史上不同时代自然观的演变过程,时代在发展,西方自然观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将西方历史上的自然观理清脉络,是我们更好地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础。第二部...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自然观的回顾
    1.1 原始的宗教自然观
    1.2 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1.3 机械论自然观
    1.4 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然观
第2章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2.1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提出和形成
    2.2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主要内涵和特征
        2.2.1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的内涵
        2.2.2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特征
第3章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与中国现代化
    3.1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生态问题
    3.2 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与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观
        3.2.1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
        3.2.2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生态问题的解读
    3.3 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析马克思之人化自然观[J]. 熊冰雪.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S1)
[2]试论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双重内涵[J]. 沈忠德.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02)
[3]关于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基于演变过程的视角[J]. 韩江波.  理论研究. 2008(04)
[4]论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实践性[J]. 邓喜道.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6)
[5]政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角色定位[J]. 翟粉荣.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5(03)
[6]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J]. 李京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5(01)
[7]从西方自然观的发展看马克思的“人与自然”观[J]. 高峰.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4(04)
[8]论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困境[J]. 程海东,赵玲.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2)
[9]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J]. 魏洪钟.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8(01)

博士论文
[1]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 解保军.黑龙江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马克思自然观的哲学变革及其当代价值[D]. 张丽丽.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D]. 刘翠玉.云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12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12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c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