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自由的追寻 ——论严复的自由观

发布时间:2021-08-23 18:58
  作为享有近代中国“西学第一者”之称的严复,对于自由问题的探寻始终贯穿于他整个学术生命之中。本文在对以往严复自由问题研究成果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严复对于“自由”的不同理解并赋予它不同内涵,借以展现严复不同时期的自由观,及其自由观的特质以及局限性,并探讨严复自由观思想在中国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首先,说明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简介目前学术界就“严复自由观”这一问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接着从三个角度来阐述严复自由观的发展,1877—1895年这期间是严复自由观的孕育与形成。严复留学英国便开始自由观的探索,最初他认为的自由观就是天赋自由。在译著《天演论》中严复提出“自由”的疆界是以“他人自由为界”,提出以他人自由为界的自由,并初次探讨“个人自由”与“国群自由”的关系。在1896—1911年这段时期的译著与著述中,尤其是严复在《群己权界论》中讲究己轻群重、《法意》讲究小己与国群并重,再到《政治讲义》中的政界自由,严复系统阐述与发展了自己政治领域中的自由观思想。在1912—1921年期间,面对混乱的局势,严复开始了对“自由”的反思,严复认为“自由”也是建立在达尔文进...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严复自由观的孕育与形成(1877-1895)
    2.1 自由观的孕育
    2.2 “自由”的缺失是中国落后西方的根源所在
    2.3 为“自由”正名
        2.3.1 中西视域中“自由”特性的差异
        2.3.2 “自由”的疆界
        2.3.3 个人自由与国群自由关系的初涉
    2.4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由的实现条件
第3章 严复自由观的发展与成熟(1896-1911)
    3.1 自由的本义——“自繇”
    3.2 个人自由与国群自由
    3.3 自由、宪政与国家干预
        3.3.1 由前期强调个人自由滑向强调国群自由
        3.3.2 自由与宪政:“有责任的政府”替代“自由的人民”
        3.3.3 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主义的关系:国家干预下的政界自由
第4章 严复自由观的补充与完善(1912-1921)
    4.1 严复在《民约平议》中的自由观:反对平等而自由
    4.2 严复在《庄子》评语中的自由观:自由的人
第5章 严复自由观的特点与局限性及意义
    5.1 严复自由观逻辑发展中的变化与特点
        5.1.1 强调自由是国家富强的保障
        5.1.2 自由观贯穿社会问题的始终
        5.1.3 自由观表述上的中西兼蓄
    5.2 严复自由观的局限性
    5.3 严复自由观的时代意义
        5.3.1 改造国民性
        5.3.2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严复自由观再探讨[J]. 郭汉民.  中国文化研究. 2008(02)
[2]康有为与严复进化思想之差异及成因初探[J]. 温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3]严复“伦理本位”的自由观[J]. 汪丹.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4]西学视域中的中国传统哲学——严复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及其检讨[J]. 李承贵.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5]论严复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特征[J]. 赵琳.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6]严复与科举[J]. 刘平,彭是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7]论严复的中西文化观[J]. 徐蓉蓉,郭小安.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8]评点老子与严复对立宪的检视[J]. 王天根.  安徽大学学报. 2004(04)
[9]严复对“中体西用”观的批判[J]. 王岗峰.  东南学术. 2004(03)
[10]论严复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改铸[J]. 李承贵.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5)

硕士论文
[1]论严复的开“民智”思想[D]. 万师.湘潭大学 2005
[2]论严复的自由观[D]. 马小媛.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论严复的庄子学[D]. 陆文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58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58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4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