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社会生成维度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9-03 11:5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国家科技创新系统已经成为国家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如何依靠科学技术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世界性课题,同时也是我们制定的发展目标。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的科技创新系统中,高校、企业、政府已成为科技创新的社会生成主体因素,许多国家重点项目已由他们承担。同时,政府已不断加强和完善科学的宏观调控,企业通过利用科技创新成果来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在践行科技创新中也打造了大批的创新团队,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升。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力已占主导地位,为了赢得主动,很多发达国家正在不断学习,从不同角度对科技创新进行研究,从而给科技创新不断注入新的内容。本文基于社会生成,从培育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环境、鼓励创新人才、完善科技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从高校、企业、政府的有机结合打造创新条件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案例,总结了有关科技创新成功的经验,为我国科技创新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经验借鉴;同时,本文对科技创新的社会主体维度和科技创新的社会客体维度进...
【文章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及其相关文献综述
1.3.2 国外研究现状及其相关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2章 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2.1 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1.1 创新的基本概念
2.1.2 科技创新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1.3 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
2.2 科技创新相关理论
2.2.1 熊彼特的技术创新思想
2.2.2 曼斯菲尔德技术创新理论
2.2.3 斯通曼的技术扩散模式论与新扩散模式论
2.2.4 阿奇舒勒的TRIZ 理论
2.3 科技创新的哲学依据
2.3.1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科技是生产力”
2.3.2 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科技发展观
2.3.3 海德格尔的技术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外科技创新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3.1 国际上几个发达国家的政策比较
3.1.1 美国科技创新的新举措
3.1.2 英国技术创新的新理念
3.1.3 法国科技创新的新意识
3.1.4 日本科技创新的新超越
3.1.5 韩国科技创新的新起点
3.2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科技创新的社会主体维度的思考
4.1 科技创新的核心主体与科技创新
4.1.1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
4.1.2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直接主体
4.1.3 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定位
4.2 科技创新的其它社会支持再思考
4.2.1 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导向
4.2.2 全社会增强创新教育思想观念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科技创新的社会客体维度的思考
5.1 科技创新的客体与科技创新
5.1.1 技术创新的组织改进
5.1.2 新产品的研发
5.1.3 新方法的运用
5.1.4 开辟一种新市场
5.1.5 创造一种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5.2 科技创新与创新文化
5.2.1 创新文化具有复杂的系统性
5.2.2 一种良好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人文环境
5.3 科技创新的法律制度与导向
5.3.1 构筑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法律支持
5.3.2 加强科技创新的导向与规范化
5.3.3 中介组织的作用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力资本、吸收能力与组织创新关系研究[J]. 阎海峰,陈利萍,沈锦杰.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9(05)
[2]基于科技创新的地方政府竞争力研究[J]. 肖文涛,程宇. 行政论坛. 2009(05)
[3]现代技术的本质问题——由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所想到的[J]. 樊勇,李薇. 思想战线. 2009(05)
[4]政府科技创新管理中的博弈分析[J]. 邢雨珍. 企业导报. 2009(08)
[5]支持科技创新投融资资本市场的风险评价研究[J]. 闻岳春,王婧婷.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6]技术创新扩散问题研究评介[J]. 潘向东.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1)
[7]法国科技中心时代科技创新模式研究[J]. 陈群.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8]论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J]. 易显飞,李兆友,张扬.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7)
[9]英国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启示[J]. 吴波. 中国科技论坛. 2009(07)
[10]浅谈TRIZ对唯物辩证法的实用主义演进[J]. 陈欣,何新华. 广西社会科学. 2009(06)
本文编号:3381062
【文章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及其相关文献综述
1.3.2 国外研究现状及其相关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2章 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2.1 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1.1 创新的基本概念
2.1.2 科技创新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1.3 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
2.2 科技创新相关理论
2.2.1 熊彼特的技术创新思想
2.2.2 曼斯菲尔德技术创新理论
2.2.3 斯通曼的技术扩散模式论与新扩散模式论
2.2.4 阿奇舒勒的TRIZ 理论
2.3 科技创新的哲学依据
2.3.1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科技是生产力”
2.3.2 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科技发展观
2.3.3 海德格尔的技术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外科技创新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3.1 国际上几个发达国家的政策比较
3.1.1 美国科技创新的新举措
3.1.2 英国技术创新的新理念
3.1.3 法国科技创新的新意识
3.1.4 日本科技创新的新超越
3.1.5 韩国科技创新的新起点
3.2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科技创新的社会主体维度的思考
4.1 科技创新的核心主体与科技创新
4.1.1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
4.1.2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直接主体
4.1.3 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定位
4.2 科技创新的其它社会支持再思考
4.2.1 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导向
4.2.2 全社会增强创新教育思想观念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科技创新的社会客体维度的思考
5.1 科技创新的客体与科技创新
5.1.1 技术创新的组织改进
5.1.2 新产品的研发
5.1.3 新方法的运用
5.1.4 开辟一种新市场
5.1.5 创造一种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5.2 科技创新与创新文化
5.2.1 创新文化具有复杂的系统性
5.2.2 一种良好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人文环境
5.3 科技创新的法律制度与导向
5.3.1 构筑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法律支持
5.3.2 加强科技创新的导向与规范化
5.3.3 中介组织的作用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力资本、吸收能力与组织创新关系研究[J]. 阎海峰,陈利萍,沈锦杰.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9(05)
[2]基于科技创新的地方政府竞争力研究[J]. 肖文涛,程宇. 行政论坛. 2009(05)
[3]现代技术的本质问题——由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所想到的[J]. 樊勇,李薇. 思想战线. 2009(05)
[4]政府科技创新管理中的博弈分析[J]. 邢雨珍. 企业导报. 2009(08)
[5]支持科技创新投融资资本市场的风险评价研究[J]. 闻岳春,王婧婷.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6]技术创新扩散问题研究评介[J]. 潘向东.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1)
[7]法国科技中心时代科技创新模式研究[J]. 陈群.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8]论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J]. 易显飞,李兆友,张扬.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7)
[9]英国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启示[J]. 吴波. 中国科技论坛. 2009(07)
[10]浅谈TRIZ对唯物辩证法的实用主义演进[J]. 陈欣,何新华. 广西社会科学. 2009(06)
本文编号:3381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8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