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忠
发布时间:2021-09-04 09:33
在我国传统的儒家哲学范畴当中,有一言可以当得,投诸四海皆为准,践效一生尽立德的评述。就此而言,则非我国传统儒家的“忠恕”之道而莫属。或言儒家的忠恕思想不但能够当得所谓万德之本、百善之根,即它可谓是集成了儒道心德之本体;并且同时又可以称之为:发此心德而行之于外、成于其用,并最终转化成了万人之善念、之德行、之人伦、之情理。正所谓“一以贯之”之道,“忠恕”而已矣。而且从某种程度而言,虽然同为指向孔夫子宏大心灵境界和其终极人文关怀的人格理念,忠恕思想比夫子的“仁”理念更具有针对于忠、孝、礼、知、义等这些儒家具体伦理德行概念的直入性、具体性、规范性和指引性。因此,忠恕之道也就更能够作为当世人效行一生的行为准则(或言这一准则的抽象本体)。通俗来讲就夫子之儒学理论体系而言,忠恕思想能做到集融其整体而又于其中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而笔者认为这两层恰为儒学忠恕之道的广义和狭义两个理论层面的含义。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孔子的忠恕思想及其传统解释
1.1 孔子与“忠恕”
1.1.1 由“忠恕”追问至“仁”
1.1.2 由“仁”回到“忠恕”
1.1.3 “体”、“用”合“一”——孔子儒学的忠恕之道
1.2 曾参、朱熹为忠恕思想所做出的主要贡献
1.2.1 曾参的忠恕思想
1.2.2 朱熹对于忠恕之道的广义诠释
第2章 当代学者对忠恕思想理论内涵的探究
2.1 “忠”与“恕”理论内涵的解析
2.1.1 何为“忠”
2.1.2 何为“恕”
2.2 孔子忠恕之道与基督教伦理金律之对看
2.2.1 基督教的金律与忠恕思想的理论关系
2.2.2 忠恕之道的“限制性原则”与“沟通性原则”
2.3 忠恕的分合问题
第3章 忠恕之道现代诠释的意义和价值
3.1 忠恕之道当代解读的理论意义
3.1.1 忠恕之道狭义解读的理论意义
3.1.2 忠恕之道广义解读的理论意义
3.2 由忠恕思想到社会的和谐以及人的终极幸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辨析[J]. 王汉苗,傅永聚. 齐鲁学刊. 2012(01)
[2]孔子“仁”的思想浅析[J]. 李艳茹.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06)
[3]孔子“一贯之道”新解[J]. 孔凡青. 江淮论坛. 2011(06)
[4]《大学》中的“忠恕”思想浅探[J]. 安晋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1(04)
[5]基督教“道德金律”与康德的道德律令[J]. 熊洁. 伦理学研究. 2010(05)
[6]《保训》的“中”与“中庸”[J]. 梁立勇. 中国哲学史. 2010(03)
[7]论孔子的人际关系和谐思想[J]. 梁韬. 传承. 2010(21)
[8]“忠恕”之道与文化理想[J]. 程碧英. 社会科学家. 2010(02)
[9]“圣门末后亲传密旨”——朱子“忠恕一贯”章解的思想意义[J]. 许家星. 人文杂志. 2009(05)
[10]孔子“忠恕”思想发微[J]. 邢培顺. 管子学刊. 2009(03)
本文编号:3383022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孔子的忠恕思想及其传统解释
1.1 孔子与“忠恕”
1.1.1 由“忠恕”追问至“仁”
1.1.2 由“仁”回到“忠恕”
1.1.3 “体”、“用”合“一”——孔子儒学的忠恕之道
1.2 曾参、朱熹为忠恕思想所做出的主要贡献
1.2.1 曾参的忠恕思想
1.2.2 朱熹对于忠恕之道的广义诠释
第2章 当代学者对忠恕思想理论内涵的探究
2.1 “忠”与“恕”理论内涵的解析
2.1.1 何为“忠”
2.1.2 何为“恕”
2.2 孔子忠恕之道与基督教伦理金律之对看
2.2.1 基督教的金律与忠恕思想的理论关系
2.2.2 忠恕之道的“限制性原则”与“沟通性原则”
2.3 忠恕的分合问题
第3章 忠恕之道现代诠释的意义和价值
3.1 忠恕之道当代解读的理论意义
3.1.1 忠恕之道狭义解读的理论意义
3.1.2 忠恕之道广义解读的理论意义
3.2 由忠恕思想到社会的和谐以及人的终极幸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辨析[J]. 王汉苗,傅永聚. 齐鲁学刊. 2012(01)
[2]孔子“仁”的思想浅析[J]. 李艳茹.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06)
[3]孔子“一贯之道”新解[J]. 孔凡青. 江淮论坛. 2011(06)
[4]《大学》中的“忠恕”思想浅探[J]. 安晋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1(04)
[5]基督教“道德金律”与康德的道德律令[J]. 熊洁. 伦理学研究. 2010(05)
[6]《保训》的“中”与“中庸”[J]. 梁立勇. 中国哲学史. 2010(03)
[7]论孔子的人际关系和谐思想[J]. 梁韬. 传承. 2010(21)
[8]“忠恕”之道与文化理想[J]. 程碧英. 社会科学家. 2010(02)
[9]“圣门末后亲传密旨”——朱子“忠恕一贯”章解的思想意义[J]. 许家星. 人文杂志. 2009(05)
[10]孔子“忠恕”思想发微[J]. 邢培顺. 管子学刊. 2009(03)
本文编号:3383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8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