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休谟与梁漱溟“情感”观念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1-09-07 18:29
  情感问题无论古今中外都是哲学讨论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休谟是十八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的代表人物,梁漱溟是二十世纪儒家情感主义复兴的代表人物。本文对两者的“情感”观念进行比较,继而在道德哲学意义下讨论道德、情感与理性的相关问题。全文包括导论共四部分。导论分别考察了休谟哲学研究和梁漱溟哲学研究中的“情感”维度,明确既往研究的得失,说明本研究的思路与意义。第一章主要梳理休谟和梁漱溟各自所处的情感传统,明确十八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传统对休谟的影响和儒家情感主义传统对梁漱溟的影响。为了澄清一些误解,对梁漱溟“情感”观念的迭变需要深入考察。本章通过考察梁漱溟思想中“直觉”、“理性”、“人心”三个概念与情感的关系,明确他的情感立场。第二章通过“印象”与“本能”、“道德感”与“自觉”、“情感”与“理性”三组概念,考察休谟与梁漱溟“情感”观念的异同。休谟和梁漱溟都在经验意义上肯定情感的存在,然而梁漱溟认为人还具有超越“本能”的“无私感情”作为更深刻的情感显现。休谟的“道德感”理论和梁漱溟的“自觉”概念非常类似。在情感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上,两者都在起点处坚持情感与理性的两分。休谟更多是在道德哲学上处理情感与理性...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研究现状及问题
        1.1 休谟研究中的“情感”维度
        1.2 梁漱溟研究中的“情感”维度
        1.3 过往研究的问题
    2. 研究思路与意义
第一章 情感:休谟与梁漱溟的理论基底
    1. 英国道德情感主义传统与休谟
    2. 儒家情感主义传统与梁漱溟
    3. 梁漱溟“情感”观念的迭变
        3.1 “直觉”与情感
        3.2 “理性”与情感
        3.3 “人心”与情感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比较:休谟与梁漱溟“情感”观念的异同
    1. “印象”与“本能”
    2. “道德感”与“自觉”
    3. “情感”与“理性”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道德:休谟与梁漱溟的理论旨归
    1. 现代性转型下的双重诉求
    2. 对待道德的两种态度
    3. 梁漱溟对于道德的一些理解
    4. 情感在道德上必然导致相对主义么?
    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梁漱溟先生的全盘西化论——重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J]. 黄玉顺.  社会科学研究. 2018(05)
[2]休谟情感主义德性论的现代转向[J]. 赵素锦.  学习与实践. 2017(02)
[3]对休谟的“道德情感”的两个基础性批判[J]. 刘少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4]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知识界的“情感”观——1920年前后有关“情感”问题的几次论争[J]. 张冠夫.  中国文化研究. 2016(02)
[5]休谟与康德:动机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之分及其当代辩护[J]. 张晓渝.  道德与文明. 2015(04)
[6]儒学的现代转型——论梁漱溟的哲学话语方式[J]. 宋志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5)
[7]当代儒学“生活论转向”的先声——梁漱溟的“生活”观念[J]. 黄玉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8]理性与情感的张力——评休谟的道德哲学[J]. 罗伟玲,陈晓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9]直觉与理性——梁漱溟对儒家理性概念的新诠[J]. 李景林.  人文杂志. 2005(02)
[10]仁·直觉·生活态度——梁漱溟对孔子哲学的创造性诠释[J]. 颜炳罡.  东岳论丛. 2004(05)

博士论文
[1]情感与道德—休谟道德哲学的诠释与辩护[D]. 宋君修.东南大学 2015
[2]休谟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与理性关系研究[D]. 匡宏.武汉大学 2010
[3]休谟的情感主义伦理学思想探析[D]. 关巍.吉林大学 2010
[4]早期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D]. 陈永杰.华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休谟道德情感思想研究[D]. 李卫星.云南大学 2015
[2]休谟道德情感理论研究[D]. 陈晓红.湖北大学 2014
[3]从直觉到理性[D]. 何化利.华东师范大学 2008
[4]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与融合[D]. 王末一.吉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90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90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b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