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中”与“格物”:蔡汝楠对王、湛之学的融通
发布时间:2021-09-11 17:35
甘泉学派是中晚明与阳明心学分庭抗礼的存在。两家虽然学术宗旨相异,但并非泾渭分明。不论阳明后学还是甘泉后学中,一直有主张融通的声音。本文以甘泉后学中以往学界缺乏研究的蔡汝楠为例,通过对其"养中"与"格物"观念的分析,探讨其对于王、湛两家之学的融通。在蔡汝楠看来,其"中"与"养中"的观念可以消解"良知"与"天理"之间的紧张,使得本体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得到统一;其"格物"观则可以将"致良知"和"随处体认天理"统一起来,避免双方之间的彼此攻讦。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到,蔡汝楠的"养中"和"格物",正是颇能体现其自觉融通王、湛两家思想的观念。
【文章来源】:中国哲学史.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中”与“养中”:良知与天理的统合
二、“格物”:主体与外部世界的贯通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释义[J]. 彭高翔. 中国哲学史. 1997(03)
本文编号:3393425
【文章来源】:中国哲学史.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中”与“养中”:良知与天理的统合
二、“格物”:主体与外部世界的贯通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释义[J]. 彭高翔. 中国哲学史. 1997(03)
本文编号:3393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93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