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洛学派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7 00:09
关学与洛学是理学创立时期的两大重要学派,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一直是理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张载与二程作为关洛学派的创始人,在各自思想体系形成过程中,有过密切地学术交往,而这些交往对两派学说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有必要进行细致梳理。关洛学派关系研究旨在对张载与二程在学派形成中的学术交往与思想影响等做全面系统地论析。过往研究对关洛关系(张、程关系)偏重于对比其异同,而缺乏从时间与空间角度构筑关洛关系的全貌。这其中的缘由,一方面固然是对关洛关系本身的研究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涉及关洛关系的文献比较分散。文献的分散,无疑会影响到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从认真梳理关洛关系的文献入手,以时间为主线,将关洛关系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张载与二程交往与论学的阶段;二是张载去世后,二程批评借鉴张载思想的阶段。将这两阶段涉及的主要问题有机地组合,便构筑起一个全方位的关洛关系。这对于展示理学创立时期学说脉络的内在演变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论文主要包括四部分,共九章内容:绪论部分主要是对该领域在以往研究中的状况予以回顾和总结,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论文选题的意义、论文结构、研究方法等作简要介绍...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概述
(一) 研究现状
(二) 存在问题
二、选题意义及写作程序
(一) 选题意义
(二) 写作程序
三、论文结构
上编 张载与二程四次论学(1056—1077年)
第一章 关、洛学派产生之文化背景
第一节 佛道二教对儒学之冲击
一、北宋之前佛教的发展
二、北宋之前道教的发展
第二节 儒学之觉醒与复兴
一、儒学之觉醒
二、儒学之复兴
第二章 第一次论学:京师论学(1056—1057年)
第一节 张载、程颢、程颐生平
一、张载生平
二、程颢生平
三、程颐生平
第二节 京师论易
一、"京师论易"之经过
二、"京师论易"隐含之问题
第三节 "关学不出于洛学"之考论
一、从"京师论易"论"关学不出于洛学"
二、从学派创立先后再论"关学不出于洛学"
第三章 第二次论学:定性工夫(1058—1060年)
第一节 《定性书》释义
第二节 《横渠易说》成书考证
第三节 《横渠易说》中"定"之内涵
第四节 张载、程颢"定性"工夫之差异与会通
一、"以程解张"出现之误读
二、张载与程颢工夫论之差异与会通
第五节 张、程定性工夫讨论之意义
一、理学两种工夫路径之呈现
二、为以"止"代"定"奠定基础
三、为学者们提供"入德之途"
第四章 第三次论学:"虚无即气"与"勿忘勿助"(1069—1070年)
第一节 "虚无即气"之论
一、"虚无即气"之由来
二、张载"虚气关系"略论
三、程颐"余论"略析
第二节 张载、程颐对"勿忘勿助"之诠释
一、张载与程颐对"勿忘勿助"诠释之差别
二、张载与程颐修养工夫之会通处
第五章 第四次论学:"穷理"与"政术"(1076—1077年)
第一节 张、程对"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讨论与诠释
一、张、程对"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辩论与诠释
二、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再论张、程修养工夫之异同
三、张、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异趣之根源
四、张、程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与儒家其它工夫命题互相诠释
第二节 张、程"政术"之论
一、论政
二、论礼
三、论井田
下编 二程对张载思想之批评与借鉴(1078—1107年)
第六章 二程对张载宇宙论思想之评说及发展
第一节 从"太虚"到"天理"
一、二程对张载"太虚"观之批评
二、二程之"天理"观
第二节 张载"天人合一"与程颢"天人本一"
一、张载"天人合一"命题之提出
二、程颢之"天人本一"思想
三、"天人合一"与"天人本一"之会通
第三节 程颐对张载气论之批评
第七章 二程对张载心性思想之评说与继承
第一节 二程对张载心性关系之评说与借鉴
一、张载、二程心性论概要
二、二程对张载心性关系之评说与借鉴
第二节 程颐对张载"知"论之评说与继承
一、张载"知"论
二、程颐对张载"知"论之评说与继承
第三节 程颐对张载"命遇"之评说及其"义命"思想之会通
一、程颐对张载"命遇"之评说
二、张载、程颐对"义命"之重视
第八章 二程对张载《西铭》之表彰与诠释
第一节 张载《西铭》释义
第二节 二程对《西铭》之表彰与阐发
一、二程对《西铭》之表彰
二、二程对《西铭》之阐发
第九章 张、程对佛教之批评及其"圣贤气象"
第一节 张、程对佛教之批评
一、张载对佛教之批判
二、二程对佛教之进一步批评
第二节 张、程之"圣贤气象"
一、学以成圣的共同目标
二、张载、二程之气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孟子的“辟杨墨”与儒家仁爱观念的理论内涵[J]. 李景林. 哲学研究. 2009(02)
[2]张载两层结构的宇宙论哲学探微[J]. 林乐昌. 中国哲学史. 2008(04)
[3]宋明理学若干特性的再认识[J]. 金春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4]张载礼学论纲[J]. 林乐昌. 哲学研究. 2007(12)
[5]北宋五子的理学体系问题[J]. 姜锡东. 文史哲. 2007(05)
[6]近百年来二程哲学思想异同研究述评[J]. 彭耀光. 哲学动态. 2007(06)
[7]仁与天理通而为一视域下的程颢易学[J]. 王新春. 周易研究. 2006(06)
[8]论二程思想之异同[J]. 徐洪兴.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9]仁学本体论的建构——北宋诸儒仁论特质阐释[J]. 李祥俊. 中国哲学史. 2006(03)
[10]中国哲学之与“两个世界”[J]. 金春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博士论文
[1]论朱熹对张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D]. 肖发荣.陕西师范大学 2007
[2]张载哲学体系[D]. 王帆.山东大学 2007
[3]两宋理学与道家思想[D]. 李仁群.复旦大学 2005
[4]程颢哲学研究[D]. 谢寒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硕士论文
[1]天理与仁的贯通[D]. 陈瑞波.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21003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概述
(一) 研究现状
(二) 存在问题
二、选题意义及写作程序
(一) 选题意义
(二) 写作程序
三、论文结构
上编 张载与二程四次论学(1056—1077年)
第一章 关、洛学派产生之文化背景
第一节 佛道二教对儒学之冲击
一、北宋之前佛教的发展
二、北宋之前道教的发展
第二节 儒学之觉醒与复兴
一、儒学之觉醒
二、儒学之复兴
第二章 第一次论学:京师论学(1056—1057年)
第一节 张载、程颢、程颐生平
一、张载生平
二、程颢生平
三、程颐生平
第二节 京师论易
一、"京师论易"之经过
二、"京师论易"隐含之问题
第三节 "关学不出于洛学"之考论
一、从"京师论易"论"关学不出于洛学"
二、从学派创立先后再论"关学不出于洛学"
第三章 第二次论学:定性工夫(1058—1060年)
第一节 《定性书》释义
第二节 《横渠易说》成书考证
第三节 《横渠易说》中"定"之内涵
第四节 张载、程颢"定性"工夫之差异与会通
一、"以程解张"出现之误读
二、张载与程颢工夫论之差异与会通
第五节 张、程定性工夫讨论之意义
一、理学两种工夫路径之呈现
二、为以"止"代"定"奠定基础
三、为学者们提供"入德之途"
第四章 第三次论学:"虚无即气"与"勿忘勿助"(1069—1070年)
第一节 "虚无即气"之论
一、"虚无即气"之由来
二、张载"虚气关系"略论
三、程颐"余论"略析
第二节 张载、程颐对"勿忘勿助"之诠释
一、张载与程颐对"勿忘勿助"诠释之差别
二、张载与程颐修养工夫之会通处
第五章 第四次论学:"穷理"与"政术"(1076—1077年)
第一节 张、程对"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讨论与诠释
一、张、程对"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辩论与诠释
二、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再论张、程修养工夫之异同
三、张、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异趣之根源
四、张、程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与儒家其它工夫命题互相诠释
第二节 张、程"政术"之论
一、论政
二、论礼
三、论井田
下编 二程对张载思想之批评与借鉴(1078—1107年)
第六章 二程对张载宇宙论思想之评说及发展
第一节 从"太虚"到"天理"
一、二程对张载"太虚"观之批评
二、二程之"天理"观
第二节 张载"天人合一"与程颢"天人本一"
一、张载"天人合一"命题之提出
二、程颢之"天人本一"思想
三、"天人合一"与"天人本一"之会通
第三节 程颐对张载气论之批评
第七章 二程对张载心性思想之评说与继承
第一节 二程对张载心性关系之评说与借鉴
一、张载、二程心性论概要
二、二程对张载心性关系之评说与借鉴
第二节 程颐对张载"知"论之评说与继承
一、张载"知"论
二、程颐对张载"知"论之评说与继承
第三节 程颐对张载"命遇"之评说及其"义命"思想之会通
一、程颐对张载"命遇"之评说
二、张载、程颐对"义命"之重视
第八章 二程对张载《西铭》之表彰与诠释
第一节 张载《西铭》释义
第二节 二程对《西铭》之表彰与阐发
一、二程对《西铭》之表彰
二、二程对《西铭》之阐发
第九章 张、程对佛教之批评及其"圣贤气象"
第一节 张、程对佛教之批评
一、张载对佛教之批判
二、二程对佛教之进一步批评
第二节 张、程之"圣贤气象"
一、学以成圣的共同目标
二、张载、二程之气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孟子的“辟杨墨”与儒家仁爱观念的理论内涵[J]. 李景林. 哲学研究. 2009(02)
[2]张载两层结构的宇宙论哲学探微[J]. 林乐昌. 中国哲学史. 2008(04)
[3]宋明理学若干特性的再认识[J]. 金春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4]张载礼学论纲[J]. 林乐昌. 哲学研究. 2007(12)
[5]北宋五子的理学体系问题[J]. 姜锡东. 文史哲. 2007(05)
[6]近百年来二程哲学思想异同研究述评[J]. 彭耀光. 哲学动态. 2007(06)
[7]仁与天理通而为一视域下的程颢易学[J]. 王新春. 周易研究. 2006(06)
[8]论二程思想之异同[J]. 徐洪兴.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9]仁学本体论的建构——北宋诸儒仁论特质阐释[J]. 李祥俊. 中国哲学史. 2006(03)
[10]中国哲学之与“两个世界”[J]. 金春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博士论文
[1]论朱熹对张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D]. 肖发荣.陕西师范大学 2007
[2]张载哲学体系[D]. 王帆.山东大学 2007
[3]两宋理学与道家思想[D]. 李仁群.复旦大学 2005
[4]程颢哲学研究[D]. 谢寒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硕士论文
[1]天理与仁的贯通[D]. 陈瑞波.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21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21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