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易经》变易思想与不确定性原理的相互印证

发布时间:2021-10-08 07:14
  研究不确定性问题已成为各学科对世界内在本质研究的热门话题,以往,人们、尤其是科学界都在追寻确定性的脚步,科学的发展史也曾是一部探寻确定性的历史。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探索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不确定性是比确定性更为基本和普遍的现象,在自然现象中,确定性岛屿总是被一望无际的不确定性海洋环绕着。本文力图在对东方和西方有关不确定性观点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探讨、研究不确定性问题。从西方科学的角度来讲,不确定性产生于量子力学,在量子论创立后,微观客体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事实引起了人们对微观世界不确定性问题的思考。不能同时精确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以及对波函数进行的统计和诠释等实验结果与原理的提出,成为海森堡(Heisenberg,1901—1976)建立不确定性原理的原因。到20世纪后半叶,复杂性科学(以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混沌动力学等为其主要学说构成)成为探索不确定性问题的前沿领域,它揭示了客观世界复杂系统的新性质及运动规律,并展现出其中蕴含的不确定性。对于不确定性,西方哲学视其为“运动”过程中的偶然性而中国哲学则称之为“变化”,认为万物时时刻刻都处于变化之中,这是万物存在的方式。相对...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不确定性问题的现状与意义
    1.1 不确定性的问题研究现状
        1.1.1 国内现状
        1.1.2 国外现状
    1.2 不确定性问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不确定性”问题的由来
    2.1 不确定性的前提:确定性哲学的确立
        2.1.1 确定性哲学的统治时代
        2.1.2 拉普拉斯决定论
    2.2 西方不确定性概念的诞生
        2.2.1 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
        2.2.2 系统演化中的不确定性
    2.3 东方不确定性哲学的源起
        2.3.1 老子由“道”而生的变易思想
        2.3.2 《易传》中“变易”的哲学命题
第三章 《易经》变易思想中的不确定性
    3.1 西方文化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理解
        3.1.1 西方古代哲学家对确定性的追寻
        3.1.2 不确定性原理对确定性的肯定
    3.2 《易经》变易思想中的不确定性意蕴
        3.2.1 “通变”思维
        3.2.2 “变易”中的“不易”
第四章 “变易”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4.1 “生生之谓易”
        4.1.1 变易是宇宙的根本属性
        4.1.2 乾坤交互乃不确定性之基
    4.2 “化而裁之谓之变”
        4.2.1 著变渐化
        4.2.2 “渐化”与“顿变”的辩证关系
    4.3 “易者不易”
        4.3.1 变动的确定性
        4.3.2 不确定性上升至确定性的过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性自命出》校释[J]. 郭沂.  管子学刊. 2014(04)
[2]关系性-过程性原则的逻辑必然性[J]. 李世雁,张建鑫.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10)
[3]“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释义辨正[J]. 张韶宇.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4]复杂性科学的哲学反思[J]. 赵光武.  党政干部学刊. 2012(01)
[5]《周易》名义新解[J]. 梁方健.  哲学研究. 2011(05)
[6]《周易》阴阳之“生生”特性[J]. 贾志璞,盖光.  管子学刊. 2010(04)
[7]生的哲学——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J]. 蒙培元.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8]“不确定性”的哲学解读及其当代启示[J]. 唐美云,房欣雪.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9]诠释的不确定性与自我知识的确定性[J]. 王静,张志林.  哲学研究. 2009(10)
[10]伽利略科学方法与培根、笛卡尔哲学方法之比较[J]. 管锦绣.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8(06)

博士论文
[1]波普尔非决定论思想研究[D]. 王丽丽.大连理工大学 2015
[2]不确定性问题初探[D]. 李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
[3]复杂性科学知识论[D]. 郭元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本文编号:3423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23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9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