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哲学的感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1 03:15
  “感性”,在哲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由于在西方传统哲学中,“人”的缺失导致西方传统哲学对“感性”的理解是外在的,是与人相分离的,“感性”或被抽象化为人的认识能力,或被直观为感性本体。这种对“感性”的理解一直影响到今天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人们忽视感性问题,不从感性出发去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文尝试从感性维度去理解马克思哲学,从而避免了对实践和人性理解的抽象化。 本文是从西方传统哲学对感性概念的不同解读入手,进而分析产生这种理解困蔽的原因,是源于西方抽象的思维传统,马克思要超越传统哲学,实现哲学向“人”的回归,只能通过感性。马克思以感性作为自己哲学的逻辑起点,从而拉开了超越西方传统哲学的序幕。 在马克思哲学中,感性被赋予了生命意义,感性是人的生命感性,是人的生命活动。在对感性的内涵的理解一节中,本文从感性对人的意义,感性对马克思哲学的意义,以及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三个角度,阐释了感性的生命内涵。感性是人的生命感性,是与人的生命本性内在联系的;感性是对人才有意义的;人的本性在人的生命感性活动中得以生成和完善;感性是超越于理性之上的,是包蕴、承载着理性的人的生命活动。 本文通过...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马克思“生命的感性”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感性概念”的超越
    (一) 西方传统哲学对“感性概念”的不同解读
    (二) 对“感性概念”的不同解读源于西方抽象的思辩传统
    (三)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哲学的超越
二、马克思哲学的“生命的感性”
    (一) 人、感性与哲学
    (二) 马克思哲学中“生命感性”概念之内涵
    (三) 马克思“生命感性”的思维方式是对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三、马克思哲学“生命的感性”的人类性价值
    (一) 现实的感性体现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旨
    (二) 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内在契合
    (三) 马克思“生命的感性”对当代中国人生存与发展的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448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48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0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