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1-10-28 06:02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历史上关于主体的各种思想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从社会关系的角度,从历史的角度,从科学的角度,正确地揭示了主体的本质,形成了丰富系统的人的主体性思想。不同时代社会实践的特点不同,人的主体性的扩张也就不同。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主体意识、主体特征在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着影响,并成为当代社会发展所必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把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发扬人的主体性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而,在马克思人的主体性思想的指导下,对培育真实的主体,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进行探讨和研究。第一,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第二,从马克思对主体的科学考察出发,细致地分析和阐释了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的涵义、现实基础、实质及其充分发挥等思想内容。第三,立足于现实,对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意义,特别是现实意义进行剖析。与此同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知识经济时代中人的主体性的确证和变化作了一定的思考,指出了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对人的全面发展... 

【文章来源】:宁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理论渊源
        1 、 中世纪时期人的主体性思想
        2 、 18世纪英法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中的人的主体性思想
        3 、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人的主体性思想
    (二)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形成
        1 、 对唯心主义主体性思想批判
        2 、 对旧唯物主义主体性思想的批判
        3 、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形成
    (三)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马克思对主体的科学界定
        1 、 主体的涵义
        2 、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二) 马克思对人的主体性涵义的阐释
        1 、 人作为主体的自觉的能动性
        2 、 人作为主体的自主性
        3 、 人作为主体的自为性
    (三) 马克思对主体间性的阐释
        1 、 主体间性
        2 、 马克思理解主体间性的基础
    (四) 马克思对人的主体性的现实基础及实质的论述
        1 、 人的主体性的现实基础--社会实践
        2 、 人的主体性的实质--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五) 马克思对人的主体性的实现条件的阐释
三、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理论意义
        1 、 通过生产劳动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作用,发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
        2 、 从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发现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
    (二)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现实意义
        1 、 人的主体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确证和扩张
        2 、 人的主体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嬗变及发展
        3 、 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人的个性追求问题[J]. 吕安兴.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2(03)
[2]马克思与后现代主义“颠覆主体性”之比较[J]. 黄伟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3]网络时代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J]. 傅智勇.  理论导刊. 2001(08)
[4]信息与网络时代的主体[J]. 郭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5]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 郭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03)
[6]主体的颠覆:从黑格尔到马克思[J]. 张汝伦.  学术月刊. 2001(04)
[7]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主体性初探[J]. 刘晓春.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1)
[8]交往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哲学[J]. 张登巧,赵润林.  社会科学. 2001(03)
[9]从道德自律看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当代伦理意义[J]. 李成旺.  河北学刊. 2000(05)
[10]论主体性与客体性、主体间性的关系[J]. 陈金美.  求索. 1997(05)



本文编号:3462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62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9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