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稷下黄老学对先秦诸子学说的兼容和综合
发布时间:2021-10-30 19:56
百家争鸣的充分争鸣和交叉影响,给学术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方向。稷下黄老学是战国中后期学术思想综合创新的一个突出的成就,它依托黄帝之名,其思想主要源于原始道家,而又综合吸取其他各学派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想体系。本文第一部分论述稷下黄老学的形成和发展,定位于稷下黄老学是从南方黄老学发展到北方黄老学的形成过程,讨论黄老学开始形成于楚国,后来流传到齐国稷下而形成了稷下黄老学。本文第二部分论述稷下黄老学对各派学说的兼收并蓄。首先讨论稷下黄老学生存的文化条件,诸子文化的繁荣,然后讨论稷下黄老学对其他各个学派的兼收并蓄。本文第三部分讨论稷下黄老学的性质和特点。其性质是“托黄言老”,是托“黄”而言“老”,是依托黄帝之名而说老子之道;其特点是具有兼容性、综合性和务实性,兼容性是指稷下黄老学继承了老子的思想,综合性是指稷下黄老学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务实性就是指它被统治者作为政治术而具有实际的用途。本文第四部分将讨论稷下黄老学的治国思想及其对后代的影响。这部分主要讨论黄老学对汉初的经济、政治和学术方面的影响。黄老学对汉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上对人民实行修...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写作背景
二、研究动态
三、写作意义及创新之点
第一章 稷下黄老学的形成和发展
1.1 稷下黄老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1.2 从南方黄老学到稷下黄老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稷下黄老学对各学派的兼收并蓄
2.1 诸子文化
2.2 以气论道
2.3 援法入道
2.4 德刑并用
第三章 稷下黄老学的性质和特点
3.1 托黄言老
3.2 兼容性、综合性和务实性
第四章 稷下黄老学的治国思想及其对汉初社会的影响
4.1 稷下黄老学的治国思想
4.2 黄老学对汉初社会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出土文献所见楚国的史官学术与“老庄学派”“黄老学派”[J]. 江林昌. 江汉论坛. 2006(09)
[2]黄老治国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蓝光喜,魏佐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3]论先秦黄老学派学术理论的先进性[J]. 刘宗棠. 天府新论. 2006(03)
[4]寿命最短的黄老学派,效应长久的黄老思想[J]. 任继愈. 齐鲁学刊. 2006(01)
[5]论先秦黄老学对百家之学的整合[J]. 白奚. 文史哲. 2005(05)
[6]学术发展史视野下的先秦黄老之学[J]. 白奚. 人文杂志. 2005(01)
[7]黄老学思想特征新证[J]. 王威威. 管子学刊. 2004(03)
[8]慎到——从黄老到法家转折性的关键人物[J]. 潘俊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9]齐国兴亡浅说[J]. 王京龙,高新镇,马立华. 管子学刊. 2003(02)
[10]先秦黄老之学源流述要[J]. 白奚. 中州学刊. 2003(01)
硕士论文
[1]春秋战国时期黄老之学研究[D]. 李笑岩.河北师范大学 2005
[2]从历代目录著录之稷下先生著述看稷下学学术地位[D]. 李宗全.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67334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写作背景
二、研究动态
三、写作意义及创新之点
第一章 稷下黄老学的形成和发展
1.1 稷下黄老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1.2 从南方黄老学到稷下黄老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稷下黄老学对各学派的兼收并蓄
2.1 诸子文化
2.2 以气论道
2.3 援法入道
2.4 德刑并用
第三章 稷下黄老学的性质和特点
3.1 托黄言老
3.2 兼容性、综合性和务实性
第四章 稷下黄老学的治国思想及其对汉初社会的影响
4.1 稷下黄老学的治国思想
4.2 黄老学对汉初社会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出土文献所见楚国的史官学术与“老庄学派”“黄老学派”[J]. 江林昌. 江汉论坛. 2006(09)
[2]黄老治国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蓝光喜,魏佐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3]论先秦黄老学派学术理论的先进性[J]. 刘宗棠. 天府新论. 2006(03)
[4]寿命最短的黄老学派,效应长久的黄老思想[J]. 任继愈. 齐鲁学刊. 2006(01)
[5]论先秦黄老学对百家之学的整合[J]. 白奚. 文史哲. 2005(05)
[6]学术发展史视野下的先秦黄老之学[J]. 白奚. 人文杂志. 2005(01)
[7]黄老学思想特征新证[J]. 王威威. 管子学刊. 2004(03)
[8]慎到——从黄老到法家转折性的关键人物[J]. 潘俊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9]齐国兴亡浅说[J]. 王京龙,高新镇,马立华. 管子学刊. 2003(02)
[10]先秦黄老之学源流述要[J]. 白奚. 中州学刊. 2003(01)
硕士论文
[1]春秋战国时期黄老之学研究[D]. 李笑岩.河北师范大学 2005
[2]从历代目录著录之稷下先生著述看稷下学学术地位[D]. 李宗全.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67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67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