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老子》“无心”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22:24
  对于老子“心”学的研究,有助于更进一步的理解老子的思想系统,可以为解读老子的学说提供更多元化的思考。本文主要围绕老子为何“无心”,何为“无心”以及怎样达到“无心”三个层次展开,试图以此来重构《老子》中关于“心”的思想。首先,从“心”本然的结构出发,对心所具的“知”“情”“意”“行”四个机能进行了反思。因人“心”天然的具有认识功能,于此便有了因认识而得的“知”,以及由此认知而衍生的“欲”。此两者既是“心”之用,也是造成人世间乱象的根源。所以老子要以“知不知”“欲不欲”的方法来泯除“有为之心”。其次,老子构建了一套“无心”思想体系。“无心”是对人之真性的把握,是一条体道的进路。而心之“学”有碍于体认大道,故“无心”首要在弃“学”,通过对知识价值等充塞人心的“学”进行摒弃,方能体悟到自然的人心。老子以“婴儿”“愚人”和“圣人”为意象,展示了他理想的“无心”之心。复次,即是何以达到“无心”的方法以及“无心”最终的效用。老子提出“无心”要以“致虚”来回归、以“守静”来持守,唯有彻底清除“心”之执念,再以“虚静”养之,方可泯除“心”之用。而“无心”的效用,自然是体现在对人之生命的维护中。生命的存续...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老子对“心”的反思
    第一节 知不知:对“知”的反思
        一、老子对智的区分
        二、小智之危害
        三、知不知---以不知为知
    第二节 欲不欲:老子对“欲”的反思
        一、“欲”之区分
        二、人欲之危害
        三、欲不欲---以不欲为欲
第二章 老子的“绝学”与“无心”
    第一节 绝学与为道
        一、老子对“学”的态度
        二、绝学无忧
    第二节 老子的“无心”之心
        一、赤子之心
        二、愚人之心
        三、圣人恒无心
第三章 “无心”的方法与效用
    第一节 涤除玄鉴与致虚守静
        一、涤除玄鉴
        二、致虚守静
    第二节 “无心”与自然的身体
        一、养身的误区
        二、回归自然之身体
    第三节 “无心”与无为的政治
        一、对“有为”政治的批判
        二、“无为”而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老子的“欲”与“知”[J]. 李若晖.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2]道家心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J]. 李霞.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6)
[3]老子“涤除玄鉴”思想探析[J]. 牟方磊.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2(05)
[4]道家“心”观念的初期形态——《老子》中的“心”发微[J]. 匡钊,王中江.  天津社会科学. 2012(04)
[5]老子“虚心”说简论[J]. 罗安宪.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6]生命的本质——以老子之“身”、“心”为中心[J]. 陆建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6)
[7]“气韵本乎游心”——道家“气”思想的心学意义[J]. 蔡钊.  宗教学研究. 2011(01)
[8]道家思想展开中的关键环节——《管子》“心-气”哲学探究[J]. 郭梨华.  文史哲. 2008(05)
[9]老子哲学心性论及当代意义[J]. 沈晓武.  兰州学刊. 2008(05)
[10]《老子》“绝学无忧”句位置浅探[J]. 任鹏.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本文编号:3501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01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a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