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康德人性论探析

发布时间:2021-11-28 08:30
  人性作为一个古老的话题,人们对此展开了不同的争论和著述,可究竟人性是什么仍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康德,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人性观思想。在以往康德的研究里,人们往往只注重他的三大批判,对人性思想的研究却显得很不够重视,而人性作为一个基础性问题,对于康德道德哲学的建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论文就对康德的人性论思想作一个探析,以丰富理解康德的思想。人性在康德看来,它就不是恶的,也不是善的,因为单纯说人是善的,像苏格拉底和卢梭所说的,人性天生就是善的,没有人故意为恶,这就会导致一个矛盾,就是人在实践中为恶的困境,人往往依人的动物本性的为恶,或具有为恶的倾向,不可能天生就是善的,这完全是建立在一种先天的假设上。单纯的性恶论,像基督教的原罪说和霍布斯的人性恶,一个是把人假设在先天里,一个把人仅仅停留在动物性之上,这也会出现一个矛盾,就是为恶的根据在那里和人依同情之心为善的无法解释性,这也仍然是一种人性恶的假设,并没有从人自身的角度来理解人性。康德从人本身的角度提出,人既具有向善的原初禀赋,也具有趋恶的倾向性,向善的原初禀赋包括动物性禀赋、人的本性禀赋及人的人格性禀赋;趋恶的...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本文选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二、本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三、本文的文献依据与局限问题
第一章 前康德时期人性论的两种矛盾
    第一节 性善论及其困境
        一、性善论的基本观点
        二、性善论的困境
    第二节 性恶论及其困境
        一、性恶论的基本观点
        二、性恶论的困境
第二章 康德的人性论思想
    第一节 人性中的向善禀赋的阐述
        一、人的动物性禀赋
        二、人的本性禀赋
        三、人的人格性禀赋
    第二节 人性中的趋恶倾向阐述
        一、人自身本性的脆弱性
        二、人心灵的不纯正性
        三、人心的恶劣性
    第三节 论人的天生恶及其恶的起源
        一、人的天生恶性
        二、人类恶的起源
    第四节 论人如何趋恶向善
        一、趋恶向善的外在神恩批判
        二、趋恶向善的内在德性树立
    第五节 人性何为
        一、人性存在于兽性与神性之间
        二、人性是感性和理性的矛盾分有性
        三、人性是善恶并存的统一体
第三章 康德的人性论反思
    第一节 康德人性论的价值
        一、超越于单纯的善恶观而赋予人性新内涵
        二、对宗教人性思想的批判
        三、人性的理性本质性
    第二节 康德人性论思想的局限
        一、忽略了经验习惯对于人性的培养性
        二、贬低感性情感对于人性的作用性
第四章 结语——人性是什么
    一、人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属性
    二、人性具有人与动物之和的特殊性
    三、人性是兼具先天和后天的共同属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发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恶、自由与康德的善人概念[J]. 陈晓川.  伦理学研究. 2011(03)
[2]试论康德的人性与“原罪”学说[J]. 薛霜雨.  宗教学研究. 2011(01)
[3]论康德哲学道德问题的两个维度[J]. 宇海金.  求索. 2011(01)
[4]权力及其正当性——人权视角的伦理反思[J]. 任丑.  哲学动态. 2010(06)
[5]人性善恶之我见[J]. 王艳娜.  法制与社会. 2010(14)
[6]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基于人类欲求之等级结构的分析[J]. 李石.  世界哲学. 2010(01)
[7]形而上的追求与人性的悖论——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自由意志思想论析[J]. 季雨.  学习与探索. 2009(06)
[8]论康德伦理学中的上帝观念[J]. 白文君.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09)
[9]真理的自由和自由的真理——德勒兹对康德思想的超越[J]. 李科林.  世界哲学. 2009(05)
[10]伦理学:形式的? 抑或实质的?——论马克斯·舍勒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J]. 戴兆国.  世界哲学. 2009(04)



本文编号:3524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24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d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